中电信非语音业务收入占53% 进入转型关键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中电信非语音业务收入占53% 进入转型关键期
2010年03月25日 15:31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财报显示,2009年中国电信经营收入达2093.70亿元,其中非语音业务收入大幅提升,在总收入中占比超50%,转型取得一定成效

  非语音业务正在开始成为中国电信的另一条腿。2009年中国电信在重组后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其中非语音业务收入大幅提升,占比超过50%,企业转型开始显现成效。但由于移动业务发展初期的大量网络建设投资和终端补贴对利润损耗较大,尤其三家运营商3G用户均跨过400万,竞争压力增大,全业务融合进入关键期。

  新财报喜忧参半

  3月22日,中国电信公布了2009年财报。财报显示,2009年公司经营收入达到2093.70亿元。这是经历公司重组后首次收入破2000亿。2008年经营收入为 1865.29亿元。公司在2009年实现净利润144.22亿元。2008年同期经重列后的净利润为8.84亿元。

  2009年财报的新鲜出炉,让投资者看到了移动业务所带来的可喜增长。其移动业务收入为356.2亿元,呈逐季快速增长趋势,包括移动语音收入200.27亿元。根据年报披露,2009年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净增2818万户,同比增101%至5609万户。另据中国电信同步披露的2010年2月份用户数据,2月新增移动用户数301万,截至2月底累计总数达6215万;2月本地电话用户数减少103万,总数为1.86亿。

  移动业务获得良好增长的同时,固网业务依旧呈现一去不复返的颓势。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表示,“固话被移动取代是全球规律。”财报显示,固网语音业务收入为784.32亿元,较2008年下降18.5%,占经营收入的比重为37.5%。

  与此同时,互联网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继续扮演中国电信收入亮点角色。中国电信披露的数据显示,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为515.67亿元,较2008年的407.27亿元增长26.6%,占经营收入的比重为24.6%。宽带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成为3G时代业务的新增长点。

  非话收入过半现转型成效

  非语音收入是中国电信2009年财报的一大突出特点。非话业务增长显著对2009年收入的拉动较为明显,中国电信的业务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

  一方面,2009年非语音业务已经占到不含初装费经营收入52.7%的比例,非语音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超过50%。另一方面,固网语音业务收入为784.32亿元,占不含初装费经营收入的比例为37.7%,极大降低了经营风险。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增值服务收入为215.33亿元,较2008年的162.53亿元增长32.5%,占经营收入的比重为10.3%。增长主要得益于移动增值服务、固网增值服务中IDC业务的高速发展。

  而综合信息应用服务收入为126.59亿元,较2008年的108.03亿元增长17.2%,占经营收入的比重为6.0%。增长主要得益于IT服务及应用、号百信息服务、互联星空等业务的快速发展。

  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和复合化使得企业在应对竞争和防范风险方面将有更大的回转余地。因此尽管净利润同比下跌,但是大幅增长的营收在考虑到2009年的大规模网络建设投入和终端补贴等减值因素,仍有可圈可点之处。

  全业务拐点仍多障碍

  就中国电信目前财报来看,企业历经五年转型之后,正在全面转向全业务经营。包括固网语音业务、移动语音业务、宽带业务、移动宽带业务、增值服务、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基础数据业务以及网元出租等收入都成为中国电信的重要收入组成部分。

  从过去的一条腿走路到现在的齐步并进,全业务经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为收入增长带来更多可能。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表示,去年中国电信重点打造了3G“天翼”品牌,并加大了3G互联网手机的宣传力度,目前“天翼”品牌知晓率为78.8%。同时,公司继续强化了“商务领航”和“我的e家”的品牌建设,截至2009年底,两客户规模分别达到436万户和3636万户。

  不过老话总是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电信的全业务经营仍面临诸多问题。虽然在新增用户市场份额上有所增加,但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占比超过70%,同时,利润也向中国移动一家集中。3月22日,中国移动公布的2月用户数据显示,新增用户551.8万,用户总数达5.33亿。今年前2个月,中国移动净增用户1063.3万。其中TD-SCDMA用户为428万。

  三大运营商已然一派齐头并进之势。目前中国电信在移动业务领域投入巨大,将影响利润增长。如果在竞争对手面前没有“尖兵利器”,恐怕全业务经营会很危险。因此中国电信转型压力仍然很大,以全业务融合,推动差异化发展,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新突破,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关注的。 ■本报记者 廖鸿翔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