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技术升级促降价 品牌机垄断笔记本消费市场

2008年09月25日 15:51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在经历了7~8月的暑促和“中秋”之后,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加上新生入学时机,各大笔记本厂商已在蠢蠢欲动,争抢这宝贵商机,笔记本市场又将面临新一轮降价。

  业内人士表示,技术驱动加上消费者对笔记本个性化的追求不断提高,未来笔记本消费将更趋向中低端和便携,但竞争焦点依然集中在品牌区。

  同时,各品牌为了争抢“人气”,在营销上也采取了“非常道”的策略,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多留意。

  品牌和技术两大驱动

  笔记本的降价潮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各大品牌也争先对旗下产品价格做出调整,欲使在消费者价格心理中占据第一影响,但这也使得多款热门笔记本价格再度调整,屡创新低。

  据一份调查显示,今年8月有近3成的笔记本降价。ZDC的调研也显示,对2008年7月笔记本市场的价格走势状况的监测显示,25家厂商中,有17家厂商均对旗下产品进行了价格调整,所有降价产品数量近500款,占市场产品总量的32.8%。从降价幅度上来看,7月降幅明显高于6月。

  从厂商方面看,华硕、惠普与联想三大主力厂商成为了7月笔记本市场的降价先锋。华硕共有103款产品出现降价,成为降价产品数量最多的厂商。惠普降价产品数量达到100款,居第二位。联想包括ThinkPad的降价产品数量也达80款。

  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笔记本厂商对降价促销如此“热衷”,主要原因还是技术的不断演进和笔记本“仓位”饱满。

  首先,在最近上市的新品中,迅驰2平台笔记本成为最大亮点,在迅驰2的冲击下,各老平台笔记本的价格出现下滑。

  再次,由于对笔记本市场估计过于乐观,各笔记本电脑厂商库存成品较多。因此,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在暑期、大中学校开学以及“国庆”期间都会加大促销力度。

  中低端机型最受关注

  虽然在各个价位的笔记本都有“经典”产品,但中低端市场依然需求强劲,迅驰2的进入也加速了更新换代,使得便携式笔记本受宠,但在消费市场中,一线品牌机依然统治了几乎整个消费市场。

  首先,在降价潮的影响下,6000元以下迅驰4笔记本的竞争力增强,关注度上涨,超越了6000~8000元机型。专家表示,暑期开道、学生开学和国庆短期消费是刺激6000元以下产品关注度上涨的主要原因。

  其次,自从华硕易PC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后,超便携笔记本产品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出现,不少厂商先后发布了低价超便携笔记本,销售都比较理想。

  再次,据ZDC在9月中旬的调研显示,8月份消费者最欢迎的十大机型,被联想、惠普和戴尔三巨头瓜分。其中,联想霸占五个席位明显占据优势,天逸系列是其主力机型,占据了三个席位。惠普有四款产品上榜,V3000系列笔记本主打家用娱乐,由于产品覆盖面广,因此关注度颇高。

  品牌机“垄断”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笔记本市场马太效应愈加明显,有资金资源和上游资源的厂商无论在设计、价格、渠道还是市场营销方面都更有优势,品牌集中度将更加明显。

  从8月ZDC的监测结果上看,虽然笔记本市场品牌众多,但是前十大品牌累计占据了市场九成以上的比例,惠普、联想与戴尔三强更是表现突出,累计占据了近五成关注份额。

  目前在中国市场,惠普和联想的拉锯战还在持续,在第一的位置上“你追我赶”。同时,戴尔今年联手苏宁、国美与宏图三胞展开合作,同时将计划在年底将零售点从45个城市拓展到1200个城市。

  根据目前笔记本市场的情况,消费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如果在国庆计划购买笔记本,可以重点关注迅驰4热门机型;其二,不要只追求高性能,毕竟迅驰2的推广仍需要一段时间。 (席大伟)

编辑:段红彪】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