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家电业20年后再出发(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家电业20年后再出发(2)
2009年01月04日 09:56 来源:南方网 发表评论

  一把“双刃剑”

  过度的价格竞争,带来的是利润的锐减。

  1997年净利润27亿元的长虹,2006年却仅有2.3亿元。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产彩电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事实上,2001年时,国产彩电已曾集体出现亏损。

  2%的利润水平,让中国彩电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点,在产业升级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2001年,国产彩电依然在寻找CRT电视的出路,夏普、松下等企业开始推动彩电从CRT时代升级到平板电视时代,并掌握了上游的液晶屏、等离子屏等核心技术。2004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开始放量,但中国彩电企业却必须从日、韩和中国台湾等地的竞争对手手中购买核心部件——面板。

  2005年10月前,国产彩电依然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日韩品牌,这次采取的是“后发制人”的战略——即便其整机价格低于成本也可以接受,因为核心部件的巨额盈利可以弥补整机的亏损。

  2005年10月至今,家电市场经历了超过15次的大降价。以40寸液晶电视为例,三年来,其价格从原来的25999元下降到2008年5月的5999元。

  其中,2007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LGD等上游面板企业开始进入盈利周期(三星电子2007年面板盈利超过20亿美元)后,外资降价幅度和频率都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国产平板电视大部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经过这一轮的降价,外资平板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重新超过55%,在部分一级城市的占有率甚至超过80%.

  后价格战时代?

  与彩电行业腥风血雨的价格战相比,国内的白电行业的价格战则相对较小,差别在2007年开始显现。

  2007年,国内白电三巨头格力电器、美的电器和青岛海尔分别取得了12.5亿元、11.9亿元和6.44亿元的净利润。其中,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相当于TCL集团、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深康佳、创维数码等几家彩电企业的总和。

  格力电器副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彩电企业的衰落,与当初坚持价格战有关,而空调行业的格力、海尔和美的,则坚持了对价格的主导权,价格战是不明智的。”

  这显然是中国家电行业告别价格战的一个信号。2008年,空调涨价成为了行业的主流声音;同年3月,海尔、西门子等企业宣布冰、洗产品平均价格上升15%。

  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表示,“白电价格的上涨是理性回归,否则,中国白电企业可能因无法承受未来成本继续上升的压力,而失去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刘霏
    更多IT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