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投资大幕开启 电信设备商“群雄逐鹿”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3G投资大幕开启 电信设备商“群雄逐鹿” (2)
2009年02月05日 15:4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信建投通信行业研究报告也认为,今年我国电信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将大幅增至3000亿元之上,“估计国内2008-2010年的电信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将达约9000亿元,年均投资额约3000亿元,较2007年的2280亿元增约32%,其中今年投资额估计约3400亿元,较2007年增约50%”。

  巨额投资将令哪些子行业明显受益?方璐认为,无线网络设备、网络优化、光通信设备、测试仪表及系统、运营商网管系统等五或将受益明显。

  方璐预计,今年我国无线网全网投资将达1652亿元,同比增速29%;网优覆盖投资额将由2007年的66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26亿元;由于宽带与移动捆绑势必成为未来数年运营商竞争利器,因此,相关的光通信投资也将持续增长;测试设备行业投资约占运营商无线网全网投资的5%,若按照2008、2009年国内无线网资本开支1278亿元、1652亿元推算,国内通信测试设备同期市场规模分别为63.9亿元和82.6亿元;2G或2.5G时代,运营商网管系统基于语音业务和有限的数据功能设计,3G业务开展后,需要提供更强的数据能力,因此,现有的网管系统必将进行升级。

  利好兑现还是待续?

  去年11月初始,随着市场对3G发牌的预期越来越强,3G板块表现明显超越大盘。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月第一个交易日,3G板块指数由1328.48点开盘,截至12月23日,达1805.79点,涨幅超过35%,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10.7%。

  今年1月7日,3G牌照发放,已连续两日翻红的大盘收阴。次日,大盘再跌46点,收报1878.18点,跌幅2.38%。而此两连阴的罪魁祸首则首推3G通信板块大跌,其中,1月7日,3G板块跌幅超过5.5%。

  3G牌照发放,对于3G板块来说是利好兑现还是待续?

  “牌照发放预期确已兑现,但并非利好出尽。”方璐告诉记者。3G投资序幕正式揭开,将对今年优势设备商的业绩增长构成实实在在支撑。

  但方璐也承认,短期内,行业相对估值存在向下调整压力。调整压力除主要来自于3G预期兑现外,还有2010年运营商资本开支增速将年放缓,甚至可能负增长的预期。

  “由于市场对于今年投资增长的明确预期,即使短期回调,行业相对溢价也难以回落到去年10月的低点。”方璐指出,虽然,市场预期部分设备商业绩受2010年电信投资增速下滑影响较大,今年估值难以提升。但部分子行业优势公司,依靠细分行业的持续增长,市场份额提升及海外收入的增长,今明两年均可保持稳健增长。

  “3G牌照下发后,板块下跌在预料中,经过短期调整后,下一波行情的驱动力则来自于今年之后的业绩推动,对于仅受益于短期投资拉动而获得高收益的设备商,可谓利好出尽,而对于因3G业务开展而具有持续性盈利增长的公司,或将受到市场追捧。”招商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曾斌告诉记者。

  陈政认为,部分行业优势公司后续的利润持续增长也许有新的驱动力——扩大内需的需要。“市场对行业基本面的3G因素已有较充分、合理的乐观预期,而今年是国内需求周期顶点。”因此,他认为通信设备行业整体现已缺乏明显超预期投资机会。

  “相对于2009年利润而言,15-20倍市盈率较为合理。”陈政认为。而以去年底收盘价为基准,其相对于2009年利润而言,3G板块重点公司中除中天科技(600522.SH)、中兴通讯(000063.SZ)、亨通光电(600487.SH)、东信和平(002017.SZ)的市盈率保持在20倍以下外,其余皆超过合理市盈率范围。

  陈政表示,扩大内需政策背景下,获得超预期增长机会的公司,才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中凸显出投资价值。

  “3G牌照今年初发放,表明政府部门考量电信业政策的出发点发生微秒转变,即‘扩大内需’至少近期内压倒‘自主创新’成为第一政策出发点。”陈政表示,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去年四季度后更趋严峻和政府针对性提出“扩大内需”政策方针,加快3G发牌、启动3G投资和消费内需,成为支持3G发牌的最大理由,也逐渐取得决策层认可,成为政府部门考量电信业技术和投资政策的第一出发点。 (罗 诺)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