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谁会是苹果乔布斯的接班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评论:谁会是苹果乔布斯的接班人(2)
2009年02月09日 14:57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乔布斯3.0时代将到来

  苹果依靠杰出的软硬件研发实力、不同凡想的企业理念,就有了iMac、iPod、iTunse、iPhone等另世人惊叹的产品和服务。iPod、iTunse让用户拥有网络音乐销售、下载,音乐随身携带、播放,简单、优雅的操作界面,精致、美丽的音乐盒子,打造了全程的用户体验。

  iPhone更是成为21世纪的智能移动终端,不仅仅是个手机。创造了上市74天狂卖100万台,6个月销售400万台,上市半年占据美国智能手机28%的份额,仅次于RIM黑莓的41%的骄人业绩,这一切还是在仅捆绑一家运营商的前提下创造的。

  苹果公司以精巧设计闻名的iMac、iPod和 iPhone可维持高达30%的利润,对此,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其天才CEO乔布斯。故事发生在1975年,乔布斯和另一个充满激情、有点叛逆的年轻人,在车库里倒腾出一个名为APPLE I的机器,从此打造出苹果公司第一个产品。

  事实上,乔布斯的故事和比尔·盖茨有一个相似的开头——他在大学里也只念了六个月的书就退学了。但他们却没有相似的结尾。从2000年1月开始,盖茨就揭开微软公司权力移交的序幕。八年时间里,微软公司陆续让其他高管逐一亮相。

  有消息称,乔布斯已经在入院接受治疗前,已经将接下来两年内的产品计划准备好,这也就是说,假设乔布斯退任成立,那么苹果至少也有两年的老本可以吃,到2011为止,其在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方面不会碰到太大的问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微软公司一直是盖茨的天下。但是他为自己的卸任做出了长期的、分阶段的计划。整个交接过程和方式能让公司、客户及股东都感到满意。相较而言,乔布斯在这方面所做的远远不够。

  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深度捆绑形成了苹果的独有特质。曲晓东表示,IBM、惠普等高科技公司靠管理传承成功,即使更换老总也无所谓。而苹果则更多类似于一个艺术类的公司,是靠创意的精神取胜。

  回归到商业社会的逻辑来看,苹果公司此前的辉煌可遇不可求,其过度依赖于几个产品,不像微软、惠普、IBM等公司一样拥有非常多的产品线和业务。“产品总是有生命周期的,只有一个产品褪去的同时还有其他产品可以延续,这个公司才是成功的商业公司。”

  曲晓东指出,从这种角度而言,苹果公司是一种创意的成功,并非商业上的成功。“创意无法管理,只能催发。没有了乔布斯的象征性意义,苹果的成功难被复制。离开了乔布斯的创意和他驱动的苹果的创意,苹果公司会黯然失色。”

  当然,也有人对苹果的未来表示乐观。易观国际首席运营官杨彬指出,苹果公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乔布斯1.0、乔布斯2.0和乔布斯3.0。“乔布斯1.0阶段即是他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共同开创苹果公司。尽管曾经离开,但那时的苹果公司仍以他所设定的轨迹前进,深深留着乔布斯的烙印,这段岁月可算是后乔布斯1.0时代。”

  1997年乔布斯的回归,使苹果公司进入了乔布斯2.0时代。“如果说乔布斯1.0时代苹果公司是具有时尚创新的产品,那么乔布斯2.0则是:用时尚创新的产品推动时尚创新的商业模式。”杨彬指出,在这个阶段,苹果强调的创新更是系统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

  进入2.0阶段,尽管乔布斯没有一个类似于比尔·盖茨的严密的接班人计划,但他已经意识到一个公司只靠CEO发展是很大的悲哀,并对苹果公司进行了一定调整。

  杨彬告诉记者,调整使苹果的系统化能力有了根本性提升,整个管理团队也都是顶尖人才。从1.0到2.0是质的飞跃。乔布斯的离开会将苹果带到3.0阶段:无论有没有乔布斯,创新都会变成整个公司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杨彬认为,是否能够顺利过渡到乔布斯3.0阶段,乔布斯的继任者面临两个历史使命。一是继续延展时尚创新的产品推动时尚创新的商业模式,二是将这种成功的产品和模式,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拓展。“尽管过去三年,苹果对中国市场有更多关注和投入。但是未来这一力度还应变得更大。”

  “短期看,乔布斯的离开好像是打击。长期看,苹果公司总要有优胜劣汰,乔布斯也不会总在CEO的位置上,调整的一天迟早要来。既然如此,正好赶上经济危机的现阶段,反而是调整的好时机。”杨彬如是说。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