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业裁员或4月退潮 能否“止血”有待观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IT产业裁员或4月退潮 能否“止血”有待观察
2009年03月05日 09:3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认为,IT企业的这波“裁员潮”目的是将公司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但企业能否真正“止血”,还要看公司业绩与今年它们对自身预期符合程度。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裁员已成为IT业大小企业中的普遍现象。IT从业人员关心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裁员厄运何时降临到自己头上”转变为“这波裁员潮还要持续多久”。

  这波裁员潮究竟情况如何?将在什么时候结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状 IT业成失业重灾区

  美国一家人才服务公司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年1月,各大产业实施了7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裁员总人数超过24万人,其中IT产业裁减和因破产解雇的人数已达80076人,与零售业、制药业同列“裁得最多的三大产业”。如果将统计时间扩大到去年8月至今,IT产业的裁员总人数已达18万余人,同比增加74.2%。

  浏览在2009年1月宣布裁员的公司名单,大部分是以往业绩优良、员工福利良好的业界巨头。国外业内人士表示,IT等最初看起来不会受经济衰退影响的行业反而裁员力度较大;就美国来看,即便经济刺激计划取得成功,那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改善就业形势。

  大鳄们瘦身的同时,那些初创的、中小型公司员工也未能摆脱这波裁员潮。对于这波大小公司无一幸免的裁员潮,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金融危机下,IT业的确成为了失业的重灾区。不少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节约成本来度过冬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乏一些企业是在跟风裁员,经济逆势下,人才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软实力,企业只有拥有人才才能东山再起甚至逆势而上,因此,某些企业的跟风裁员应该说并不明智。

  分析 裁员也是战略调整

  2001年初,裁员风从众多的互联网站扩散到电脑、芯片和手机等制造业,越刮越猛。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企业大规模裁员不外乎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一是某项新技术进入普及阶段,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出现经济衰退,市场销售不旺,企业库存增加,被迫压缩产量。历史上的裁员潮和今天的类似,也是美国经济突然出现衰退趋势并波及全球造成的。

  对那些从原先相对高薪的工作中退下来的人们来说,被炒鱿鱼可能是件叫人伤感的事情,可是,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裁员不能不说是为了更良好的未来。企业宣布裁员,不仅是降低成本的一条捷径,更是表明公司想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改革的决心。要知道,许多公司实际上是不愿意裁员的,因为这样做既要支付昂贵的遣散费,还要冒市场对公司产生信心危机之险。所以,面对宏观经济的衰退,企业裁员是其进行管理方式变革、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

  2001年上半年美国公司总共宣布裁员77.7万人,2002年1~7月美国电信产业总共宣布裁员17.56万人。然而就是在这一波裁员之后不久,整个IT行业开始迎来了新的春天。

  展望 或在新财年退“潮”

  2月5日,英特尔宣布关闭原设在上海,员工人数约2000名员工的芯片测试封装厂,改迁成都。对此,英特尔上海公司在职员工,已经在IT行业工作了12年的Jay表示,关厂裁员的故事早不鲜见,2001年春天因互联网泡沫爆发时IT业裁员潮的经验和教训,也许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

  对裁员这个表面只关乎一个行业就业形势,实则体现了整个经济形势前景的问题,赛门铁克公司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吴锡源、英国 人 力 资 源 机 构 AntalInternational合伙人谢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底到今年初,PC、互联网、通信、软件、家电这些被囊括在泛IT概念里的企业,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较猛较急的裁员以节约开支,是因为公司希望在4月新财年伊始,将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到最佳状态,以此迎接在金融环境相对不安全、市场消费疲软条件下严峻残酷的市场竞争。也就是说,这波“炒”势凶猛的“2008裁员潮”,有望从2009财年起渐渐退出IT业。当然,新财年IT业能否真正“止血”,还是将由每个公司实际完成的业绩数字与今年它们对自身预期符合程度来决定。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