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OPhone 中国移动从深度定制到深度营销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揭秘OPhone 中国移动从深度定制到深度营销
2009年05月15日 14:59 来源:通信产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由中国移动和联想移动共同研发的国内首款oPhone(基于中国移动操作系统OMS)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联想移动和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首款oPhone最快将于第三季度上市。”联想移动市场推广部总经理王彦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过前期内部测试之后,联想移动将在媒体层面进行小范围公开测试,进一步优化oPhone使用体验,为oPhone的上市作最后准备。

  另据记者了解,在联想推出首款oPhone之后,TCL、LG等手机厂商的oPhone产品也将陆续问世。在中国移动的要求下,和此次联想推出的首款oPhone一样,首批上市的几款oPhone都将是TD制式。

  双向选择

  正如当年谷歌的G1成就了HTC品牌在全球的提升。同中国移动合作推oPhone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与其合作的手机品牌。

  据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事实上中国移动最初想到的合作伙伴并非联想,而是诺基亚。但是无奈,oPhone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和诺基亚自身全力发展Symbian的思路相违背,中移动的合作想法最终被诺基亚拒绝。

  按照中国移动的设想,其研发自有手机操作系统OMS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这个操作系统能够增强其对终端厂商的控制能力。但是中国移动要在短期内撼动诺基亚全球第一的地位(目前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在40%左右),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实中国移动也知道,参与研发oPhone对于手机厂商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一位中国移动内部人士介绍说,oPhone对手机厂商的资源的调用不是每个手机厂商都能承受的。

  “中国移动最早和联想谈这个项目计划是在2008年的7、8月份。”联想移动品牌沟通部总经理王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项目启动后,联想移动调用了主要的研发工程力量专门成立项目组,“到目前为止,很难准确计算为该项目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联想为oPhone投入的资源是空前的”。王彦介绍说,“用吕总(联想移动总裁吕岩)的话说就是,不管是要钱还是要人,只要项目组提,我们就满足它。”

  事实上,不仅仅是联想,中国移动在OMS上投入的资源同样前所未有。消息显示,中国移动最早2007年底就成立了项目组开始研发OMS。而今年以来“中国移动研究院一半的研发力量都投在了OMS项目上。”一位接近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说。

  “毫不夸张的说,oPhone身上积聚了目前国内通信业界的顶尖力量。”王彦说,最终的期望是,从设计、内容各个方面打造一款能够震撼业界的终端。

  目前,联想之外,另外几个oPhone背后的的手机厂商也陆续浮出水面,包括TCL、多普达、LG。“但是无论是在进程还是同中国移动的沟通程度上来说,联想都是最具优势的,而这在未来的产品以及营销上也会有所体现。”王彦介绍说。

  顶尖基因

  也正是由于oPhone身上积聚了目前通信业内一流的力量,才让联想的这款oPhone受到了业界的空前关注。尤其是作为中国移动的TD杀手级别终端,oPhone的革命性几乎可以匹敌iPhone和GPhone。

  但是据接近移动内部人士介绍,中国移动对该款产品提出的更多的要求还是最大限度的本地化,以适应国内的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适应国内的商业模式。

  首先,就手机设计而言,具体到联想推出的首款oPhone来说,其外观、硬件设计并不逊色于iPhone或GPhone。据王彦介绍,该款oPhone采用了电容式多点触摸屏幕,使其触摸体验毫不逊色于iPhone。外观设计也在世界级工业设计评比德国“红点”奖中得到了肯定。

  而在应用方面,oPhone最大限度的支持了目前中国移动几乎所有的应用,并兼容中国移动的Widget。在中国移动的规划中,这也是其最终实现目标,oPhone承载中国移动的所有应用。

  事实上,从技术实现上来说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追求个性化的用户并不乐于接受运营商的所有业务。得益于OMS系统的开放性以及oPhone的灵活可扩展性,用户可以灵活下载、使用相关应用并自定义自己的手机桌面。

  近日,有消息显示,中国移动在发布Ophone的同时还将发布其软件超市Mobile

  Market,但是从目前测试版本的Ophone来看,目前首批oPhone还没有集成中国移动的Mobile

  Market,但是未来这个软件超市将会成为oPhone上的杀手级应用。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