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2)
2009年11月04日 09:35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案例讨论

  【议题一】

  创新工场是否适合中国土壤?

  创新工场与一般的天使投资相比,重要的区别是项目创意的来源,前者不接受商业计划书,与创业者一起想,或者告诉创业者“要做什么”,而后者则需要创业者先来讲“故事”。创新工场与Google内部的项目制相比,又缺乏了与产品相应的足够大的运营平台。

  李开复说:“我们不缺项目,是项目太多了。项目主要是整个团队分析出来的(头脑风暴吗?)不是头脑风暴,项目不是靠拍脑袋出来的,是分析出来的。比如,国外的一个产品让我们产生灵感,我们会据此进行分析,如何结合国内实际进行创新。这是学习,不是简单地模仿。其次,也有我们自己看到的商机。这是两个主要创意来源。当然,其中也需要有头脑风暴。”

  观点PK

  唐骏:中国在风险投资方面没有很好的土壤、氛围和机制,尤其是相关的配套机制。在创业团队中间,信念的相悖是一个阻碍投资达成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可以选择的投资项目很多,像我认识的一些投资人,基本上只会投相互认识,或朋友介绍的能够信任其身份的创业人,我做私募也是一样的。

  唐浩夫:核心问题在于对企业的介入程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务投资人跟创业者之间的关系该怎么定义。一个创业运作流程包括商业模式设立、修正和具体执行几个环节。以我所从事的VC(风险投资)领域为例,一般不会参与创立环节,最多只是参与商业模式一点点小的调整修正,在执行层面基本不参与。

  天使投资的介入时间要早一些,刚有了创意就可以去投。创新工场这种模式,介入阶段更早,在还没有创意的时候就开始介入,介入的程度也比较深,连执行也要管。这就意味着,投资方本身的好恶会影响项目商业模式本身的走向。

  这种方式跟我们普通的风投操作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我们一般都是先看行业的市场潜力如何,再看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最后再考察这个团队是否能执行这个模式。而创新工场模式是倒过来,把创业职业化,先从人开始,再出创意、执行。这就有个问题,创意必须在100多个人里产生,短时间内是否能拿出好的创意?好的创意一般来自积累和灵感,还要靠资源,不是一蹴而就的。按照这种模式操作,估计创新工场的项目将以商业模式创新居多,偏服务性,基于技术的新产品将比较少,这不是把人圈到一起就行的。

  林江:对于处在创始期的项目,李开复的方式可以帮助引入投资,同时也引起社会对投资创始阶段的项目的关注,是有意义的。李开复博士的“这是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的一种过渡方式”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我非常赞同。

  我很同意唐骏的看法,中国的项目实在太多了,只要有点钱,随便找市或省里面的科技厅,他们就会有大量质量较好的项目供你选择。因此,大的风险投资现在都习惯去找有相关政府背景的项目,从风险收益的角度看这是完全合理的。因此,中国天使投资的缺失不能单单怪投资人,政府目前的这种模式也有责任,这是中国特有的情况。

  对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由于李开复博士的个人原因,在资金上是一定没有问题的。凭李开复的个人江湖地位,肯定有较多的人和企业会投资。但是对于他这个模式能否成为样板,我表示怀疑。

  商业诚信的土壤,政府的土壤,让天使投资在中国本身就很难开展。因此,也不会因为李开复“梦工场”的成功而涌现出很多天使投资人。

  【议题二】

  规模化复制创新型企业是否可行?

  从周杰的案例来看,李开复对于周杰和浪淘金公司的指导,其实相当于创新工场的前传,一个简单的雏形。创新工场的运行理念是“(天使投资+创新)×规模化”。那么,在上述案例中的单个导师作用,能否成功规模化,并成功孵化出一个个创业企业?

  观点PK

  唐骏:李开复的这种创新工场模式很难成功,这是中国独创的模式,在国外是没有的。第一,创业是没有人可以“制造”的。盖茨曾经跟我说过,要他重新再造一个微软出来都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创业的不可复制性,没有人可以讲得清、教得会,李开复的例子是不可复制的。

  第二,创业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是不可控的,没有人可以保证结果,不像一个企业可以产出一定的产品,虽然是说创新工场,但谁都不能保证产出一定的创业成果。

  他可能现在先用一年时间尝试去做,但应该是做不出来的,非常不现实。因为创业是不可复制的。而且创新工场在管理上会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创业团队与公司的理念不一致时,如何控制等。

  目前,国内天使投资也是在创业计划有了一定进展,产品出来了,并且又能够募到大笔资金,只有待全面开拓市场时才会投的。只有一个计划就马上给投资,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做了,风险太大了,国外也已经很少这样做了。

  林江:首先,创新工场应该可以取得成功,但这种成功很可能不是创新工场本身的成功,而是李开复个人的成功。如果换了其他人,成功的几率几乎是零。

  从创新工场模式来看,从项目的筛选、管理到退出,我看不出有什么很特别的、跟别的风投不一样的地方。中国有很多的创意项目,但到底在中国搞“梦工场”是一种全新的创新,还是只是另一种模式的风投、冠以“梦工场”这个概念而已。因为现在的风投形式灵活,很多合伙人也强调由管理团队去做,一些合伙人也能够非常放手。像深创投,他们也设有A、B、C3个团队在做不同的商业项目。

  其次,李开复的梦工场其实利用了经济原理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立体思维,利用规模化提高成功的几率,同时一些项目上的成功可以覆盖其他部分的损失。

  现在的风险投资项目都是政府在做主导,并储备了大量的项目。这种方式本身就给了风投一个固定的平台。

  唐浩夫:公司架构方面,可能最大的问题不会来源于利润如何分配,而是当创业项目出现困难时,该由谁来决策是继续做还是放弃?如果创新工场平台觉得这个项目不值得再投资,而项目团队坚持要继续,怎么办?按照传统的风投模式,风投方不做大股东,就是不希望去承担公司亏损时的现金流,从而降低风险。那公司还可以去找其他的风投谈。但对于创新工场的项目而言,如果“老子”不同意做,“儿子”就只有离开了。但事实上,很多项目就是由偏执的人来做,要坚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分众传媒就没有今天了。它曾经投了一千多万下去还没开始盈利。

  周杰:创新工场相当于一个孵化器,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导师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更多问题。以我的公司为例,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比Google还高,但目前的待遇肯定比Google差远了,如何吸引人才?有了创新工场这个平台,李开复将自己的个人号召力和形象赋予这个平台,就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从创新工场的招聘来看,来的人素质还是好的。

  打个比方,创新工场就像一个社会版的云计算,是“创业云计算系统”。它就像创业的基础设施,集中供给创业所需要的服务和资源,就像电厂集中供电一样。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资源整合,是创业社会化大分工的一部分。

  当然,创新工场本身也是创业,创业就不可能一帆风顺。第一个来做,也意味着有很多事件你要第一个去解决。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将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这个项目方向非常好。如果做成,非常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张俊张启见习记者黄倩蔚彭国华

  栏目主持

  贾肖明张巧琦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