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皇冠"明码标价四处叫卖:炒信用危及网购行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淘宝"皇冠"明码标价四处叫卖:炒信用危及网购行业
2009年11月24日 15:40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个皇冠我们收费7800元。”“太贵了,别人有报价3000元的。”“刷的方法不一样价格当然不一样,我们纯手工的一人一天刷不了多少,软件刷的当然省事了,两三天刷一个,可是谁信啊?他给你报贵了,其实1000都不值……”

  这是记者佯装网店店主与一家“刷钻公司”的对话。经常网购的人都知道,“皇冠”是淘宝信用的最高等级,1万个好评才能获得一个皇冠标志,非常不容易,钻石级(250个好评)卖家就已经很值得自豪了。可是,如今,“皇冠”被明码标价四处叫卖,而且还在不断掉价打折,这本身似乎就是一个讽刺——信用在不断贬值。很多买家在疑惑,如今的网店还有信用可言吗?

  手法变隐蔽

  刷得越来越“真实”

  如今,很多买家逛网店的第一步就是先看这家店的信用评分。在淘宝的信用评价体系中,卖家成功完成一笔交易获得一个好评,得一分,250分获得一个钻石标志,1万分获得一个皇冠标志。高等级的信用评分会吸引不少买家,因此“钻石卖家”、“皇冠卖家”也成为很多店主的追求目标。

  于是“刷钻公司”应运而生,卖家不需辛苦经营积攒好评,有人专门帮你“刷”出信用。几年下来,刷钻越来越疯狂,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明目张胆的行为。

  面对网购信心下降、刷钻成风的现象,不久前,淘宝网作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严厉打击卖家炒作信誉,并查封了6万多家炒作信誉严重的卖家。

  经过此番“信用风暴”,真的能制止刷钻行为吗?记者暗访了几家刷钻公司后发现,为了应对审查,刷钻手段已经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真实”,只要想刷,就能有人帮你刷得“天衣无缝”。

  客服侃趋势

  手工代替软件作业

  一家刷钻公司网站的高级客服似乎相当资深,和记者侃起了行业的发展趋势。据他说,历时两年多的刷钻市场,渐渐地形成了至少两种趋势,一种是以手工作业为代表的一些网站,他们大都有安全、速度适当、价格高的特点,特别适合一些刚起步的店铺刷信誉;还有一种就是以软件作业为代表,刷的产品主要在0.01元到0.1元之间的实物,他们的特点是,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价格低廉,速度超快,很多两天成皇冠。“到底您选哪种呢?我以为两种都有可取之处,假如为了生计,想快速赚到钱,我建议就刷第二种;假如想长期做生意,还是刷第一种的好。”这位客服建议。

  据了解,最初级的刷钻就是编写一个软件,软件自动生成假的IP地址,假的用户名,假的评语。但这种方式已经很容易被淘宝“安全稽查监控系统”识破,被查封的网店多数属于这种。后来大家认为比较安全的方式就是互刷,店家们在专门为刷钻而建的QQ群中互相认识,你用10块钱买我店铺里的东西,给我好评;我也用10块钱买你的东西,给你好评。但问题是,由于是地下协议,一旦吃亏就只能忍气吞声;另外,即使是四个人互刷,依然能够被识别出来。

  于是,在QQ群的基础之上,另一种更加隐蔽的手工刷钻方法诞生了,就是“平台刷”。

  刷钻有平台 可乱真正常交易

  “平台刷”是如今刷钻业流行的趋势,记者在网上找到不少刷钻公司,其中用“平台刷”的占了一半还多。

  “如果说,互刷最多是几个人之间的团伙交易,平台刷就是成千上万人之间的社会交易,与正常的生意几乎没有分别,淘宝无论如何也查不出来了。”一位淘宝卖家向记者表示,相当多的卖家都会用这种平台提高信用,因为被查出的风险很小。

  记者进入一家刷钻平台之后,看到平台上有很完善的“新手必读”和“刷钻流程”,刷钻过程基本是这样:当店主登录后,就可以张贴任务了。所谓任务,就是要求网站的其他用户(当帮助别人刷信用时,该用户被称为刷客)去自己的淘宝网店上购买商品,并给予好评。而淘宝网店的真实地址只有接受任务的那个刷客才能看见,每个刷客最多只能接两个任务,这就缩小了淘宝店主被暴露的可能性。刷客的责任是在淘宝店铺购买商品,并用支付宝付账给店主,模拟一次真实交易。交易完成后,刷客所付的账款会通过平台返还,而该平台的钱则来自于店家的保证金——店家在发布任务的同时,必须向平台缴纳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量与淘宝店铺商品的价格相同。

  这样,“平台”成了双方的信托机构。由于有了平台的信托担保,不管是发布任务的店主,还是接受任务的刷客,即使互相不认识,也可以进行交易了,极大地拓宽了刷信用的范围。在这个平台上,任务是用“发布点”来计算,卖家发布一个点的任务,付一元钱,刷客领取一个点的任务,可以获得0.3元奖励,其差价就是平台的利润。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