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网络公关公司运作黑幕 利用发帖制造舆论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揭秘网络公关公司运作黑幕 利用发帖制造舆论 (2)
2009年12月24日 13:58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网络公关公司“广告”:

  “6万多个ID,2000多个博客,保证每天都给你发帖。”

  ——网络推手公司接线员

  “我们可以在一个晚上就让你的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布满整个网络,引导网民顺着咱们的方向去走。”

  ——某网络营销公司

  网友观点:

  网民需要这个过程历练

  面对鱼目混珠的“网络水军”,网友们是什么样的看法与心态呢?

  旁观者清型:

  这类网友多爱“潜水”,在长期潜伏中,慢慢发觉了一些“潜规则”。

  网友jane说:我并不太受影响,只当自己是来看戏的。比如有一次上天涯,一个很火的帖子,是一个人发了有关她穿衣混搭的图片,很多人跟帖有两百多页呢,点击率很高。我觉得很好看啊,不过有人跳出来说楼主是个骗子。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别人怎么说与我无关,网上有圣人也有傻子。

  此外,网络上发言都是有ID的,虽然很多马甲,但是网络管制的话也是可以看到ID,这样,发帖攻击、诽谤或是推销东西的ID就可以被查封了。

  我个人觉得,即使“水军”在兴风作浪,也没必要太去遏制。就像婴儿一样,一出生如果被小心翼翼保护,抵抗力会很差。中国的网民们也应该在此过程中有些历练,这样才能成长。有些言论,看多了自然会产生免疫力,大众也会有自我判断的能力,到时候跟不跟风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依常理判断型:

  网友小鞠说:一般一个人有恶意的时候,字里行间总能流露出来吧。只要是不合常理的说法,我一般不会相信的。而在央视的新闻中,奇虎360公司公关总监屠建路也教给网友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普通网友是不可能做出来,就发一篇帖子,然后在短短的几周内,就迅速去扩展蔓延到几百上千,数千这样的一个论坛里面,这个我觉得应该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网络黑社会”,因为只有这样一种专业组织在背后推动,才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几个论坛里同时发现了相同的帖子,且在短时间里密集出现,那么就要怀疑它的真实性了。

  链接

  不能混淆六种

  网络不良行为

  一、诽谤辱骂个人的帖子

  案例:2008年,某论坛发表了对南昌市民陈红进行侮辱、谩骂、人身攻击的帖文。应陈红要求,网站删除了帖子。陈红起诉发帖人刘华,最后获赔1万元。

  二、侵犯隐私权的“人肉搜索”

  案例:大三学生“Die豹”因发表“冷血”言论,有网民把“Die豹”的照片链接和真实资料发到网上,并在线下进行骚扰。

  三、利用发帖吹捧做品牌营销

  案例:汶川地震王老吉捐款1亿元。随后,“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等类似帖子便在论坛泛滥成灾。著名网络推手“立二拆四”坦承,他的团队就是这出网络大戏的导演。这种商业品牌营销目前处于灰色地带。

  四、利用发帖诋毁商业竞争对手

  案例:今年3月10日,一篇诋毁新东方的帖子出现在某论坛并迅速扩散,对新东方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五、制造“红人”的网络推手

  案例:天仙妹妹、别针换别墅、奥巴马女郎等。这种模式大家很熟悉了,成为“红人”的有一些,但似乎捞到钱的很少。

  六、利用发帖制造舆论

  案例:记者石菲客发表《上海乌龙剿匪记》后,博客里迅速聚集了400多条“有本事被偷了不要找警察”之类的跟帖。不以商业营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发帖顶帖刻意强化某种观点、舆论。这种方式讨人嫌,但无关法律问题,也并不可怕,毕竟帖子再多,也属于自由辩论的范畴。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