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高企 苏宁预言今年空调铁定涨价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原材料价格高企 苏宁预言今年空调铁定涨价
2010年03月02日 09:4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春节喧嚣降价促销风潮中,2010年空调销售旺季即将到来,价格走势备受关注。昨日,国内空调销售龙头苏宁电器(002024.SZ)发布空调白皮书,预言2010年中国空调市场将走出低谷,扩容10%左右。但同时受制于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空调整体价格将呈现整体上涨态势,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预计今年空调整体价格将反弹10%以上。”

  记者注意到,之前在连续5年空调涨价的背景下,2009年在高位库存、出口萎缩、节能补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各类补贴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空调市场实际成交价格平均下降了15%以上。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首度价格下降。

  成本上扬苏宁预计涨幅10%

  市场信息显示,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空调主要原材料铜、铝价格自2009年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跟2009年初相比,铜价年底上涨幅度超过了100%,仅此一项1P机的成本将增加120元左右,2P柜机的成本也增加了约200元。此外,铝的价格也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年末跟年初相比也上涨了60%以上,钢铁价格也在年底创全年新高。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持续回暖,可以预见短期内,金属原材料价格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价格也将持续走高。

  国家强制能效标准实施和节能惠民补贴的发放,使目前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不过据多家媒体报道,当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达到一定水平(如30%以上),基本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成本降低,财政不再给予补贴,而这或将意味着空调节能惠民工程补贴在年内会被取消。更具体的信息则指出2010年二级能效空调将取消节能补贴,一级能效空调的节能补贴额度则将被削减。这一政策调整一旦实施势必使空调实际成交价格直接反弹。

  此外,一直以产能规模闻名于世的中国空调行业,在2010年良好的市场预期面前,却有可能出现罕见的供不应求局面,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在于高能效空调压缩机的产能限制。空调一级能效产品压缩机生产成本,平均比三级能效空调高10%左右。同时,受2008年空调行业高库存影响,压缩机厂商也以销定产压缩库存。

  日立、华润三洋、广东美芝、松下万宝等几大主要压缩机厂商纷纷表示,2010年订单已经排满,目前已经在全负荷运转,特别是3-5级能效空调快速被市场淘汰后,高能效空调压缩机需求量剧增,产能出现较大缺口。高能效空调压缩机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引发整机制造商对压缩机的竞相加价,直接导致空调生产成本增加。

  “2010年空调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全年涨幅可能达到10%。”金明预言。就此,格力电器、志高空调等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空调本来就是利润很薄的产品,加之企业肯定不愿做亏本买卖,因此当成本压力大到无法独自承受时也只能通过市场去化解。”

  三、四级市场将成增长亮点

  记者注意到,在经历了2008冷冻年度的阵痛之后,2009年空调市场走势经历了先抑后扬的格局,在2009冷冻年度结束,中国空调市场已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各大空调厂商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09年1~6月,中国空调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1516万台和31.13亿美元,同比下跌33.8%和33.1%。进入6、7月份,空调市场迎来了真正季节性的旺季,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回暖,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工程等政策的调控,空调销售呈现出大幅上升。来自苏宁电器销售数据显示,2009年下半年苏宁空调销售同比增长近50%。

  不仅如此,在2009年下半年回暖迹象逐渐明显后,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明确表示2010年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其中家电行业的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政策仍将继续实施。基于此,苏宁方面推断整个家电市场2010年将呈现增长趋势,空调市场也将延续去年下半年的增长势头。

  至于2010年国内空调市场的增长动力在哪?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则分析,一、二线城市空调市场容量增长,将主要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爆发增长以及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同时,三、四级市场空调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入,三、四级市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将促使空调市场容量增加。

  “我们预测今年空调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强劲,增幅超过10%。”金明表示,以2009年国内空调市场销量约在3000万台来计算,2010年中国空调市场销量将达到3300万台~3600万台之间。南方日报记者戴远程蔡伟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