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猜谜节目穿上直播马甲 狂骗观众话费(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电视猜谜节目穿上直播马甲 狂骗观众话费(2)
2010年03月05日 09:0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调查

  冗长提示始终跟客户兜圈子

  据观察,以上场景几乎天天在各大卫视上演。对此,记者也曾亲身参与体验,并在电话接通后进入语音系统:一大套的资费标准介绍完毕后,再次由电脑录音介绍系统,“您已进入××电视台互动答题系统,在这里您将有机会领取现金大奖”,然后提示先用手机输入题目编号,接着又是一段冗长的“温馨提醒”,提示录入语音留言回答问题。经历了种种关卡,就是迟迟不能接入“直播间”。

  在对类似竞猜节目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拨打了黑龙江电视台广告部的电话。据广告部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在该卫视播出的有奖竞猜节目都是同一个叫“心动100”的节目组进行合作,不过该人士表示,黑龙江卫视只是将广告时段卖给“心动100”节目组。

  记者随后又拨通了电视画面提供的监督号码,该号码不断重复“本热线不是答题热线,请马上挂断参与答题,答题请拨12590……”。而记者按照黑龙江卫视广告部提供的另外两组手机号码的客服热线再次进行拨打,并询问“该节目是否是直播、该节目组属于什么公司、该节目是否经过正规的审核公证等”等相关细节问题时,热线的客服人员却表示,“客服部门只能提供与节目相关的业务服务,不能回答这类问题”;记者要求对方提供可以解答相关问题的部门电话,但客服人员让记者等候,却一直未再提供任何部门电话。

  对于为什么电话难以接通直播间,该客服人员表示,由于运营商的因素,许多号段并没有开通声讯业务;而这几天北京正在维修线路,要拨打的话,只能用中国电信的外地号码拨打。“打进来的人很多,只能排队等待导播切入。”这名工作人员反复向记者强调该节目的真实性。

  揭秘

  节目预录 竞猜环节全系陷阱

  然而,某电视台的制片人江先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却透露,这种名为“直播”的电视竞猜节目实为提前录播,同时节目中还虚构中奖者以诱骗观众上当,最终欺骗消费者支付高额话费。

  江先生称,这些所谓的直播互动竞猜其实都是事先录制好的,这类节目的运作并不复杂,首先是由节目的制作方向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申请号码,购买到号码后自行搭建系统就可以开展语音服务了;然后制作方会事先录制好多个节目的备播带,再与广告代理公司或电视台联系,买断电视台的某一特定时段,接下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播出了。

  江先生还向记者透露了竞猜环节的具体设置等详情,称尽管此类节目在电视屏幕上都会明码标价,注明通话费用,但在其背后,主持人、导播、SP服务商,每个角色都拥有自己的“工作手册”,在环节设置上更是针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俨然一个部署精密的“局”。

  “竞猜节目大同小异,为了避免让观众看出破绽,每天只需在题目和中奖号码上进行适当修改。为了避免让观众看出节目有录播的痕迹,制作方常常会将录制好的带子轮流在不同电视台不同的时段轮换播出。”江先生表示,这类竞猜节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赚取观众的通话费,因此冗长的节目介绍、所谓温馨提示和等待时间都是用来增加通话时间的工具。“观众打进一个电话少则要花费10多元,多则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江先生的这一说法得到多位业内人士的赞同。“这种节目根本就是录播,你在看到电视上播出时,怎么可能中奖?”另一位业内人士称。

  记者致电北京10086客服热线后了解到,所谓“12590”、“101590”、“168”等号码多为语音杂志业务,这类业务包括通话费加上信息费等,信息费一般都是1元/分钟或2元/分钟,而通话费则是按照市话费来收取。

  质疑

  多少参与方加入利益黑链条

  截至目前,已有众多观众利用网络发帖曝光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有奖竞猜节目。据记者粗略统计,包括黑龙江卫视、江苏卫视、青海卫视、山西卫视等众多省级、市级、地方县级电视台、电台均“榜上有名”。而类似形式在部分广播电台更是盛行。

  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曾下发通知,要求对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管理。而业内人士认为,这类伪互动竞猜节目猖獗的背后,正是SP服务商、电视台、电台转移战场的另一场突击战。江先生表示,由于有关部分逐步加大了对不良SP服务商的整治力度,致使其中部分服务商将原本在互联网、手机等领域的“战场”转移到了各大电视台、电台,玩起了伪互动类节目。而这一现象与各级电视台、电台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分不开。

  某广电系统的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去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广告“限播令”,禁止播出姓名解析、运程分析、含有宣传治愈率的各类医药广告、电视购物广告等,这对一些竞争压力较大、规模较小的电视台、电台而言,不啻为“当头一棒”,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盈利空间。当药品、医疗器械、丰胸等传统广告“摇钱树”在屏幕上消失以后,各大电视台急需寻找新的广告来填补空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台、电视台和SP服务商就寻找到了互动竞猜这一新的合作方式来谋求共同利益。

  据了解,目前各大电视台大都以每分钟1000元~3000元的低价格将垃圾时段的广告卖给这些SP服务商,用于播放有奖竞猜节目。“全国有将近7亿手机用户、6000多万小灵通用户,哪怕有1%参加竞猜,那会产生多大的市场规模?”江先生质疑说。

  不幸的是,这类节目利用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驱使观众前赴后继“竞”入圈套、“猜”进陷阱。带有欺骗性质的伪互动游戏节目屡禁不止,相关部门频出禁令,为何始终难以落到实处?欺骗性互动游戏节目横行无忌的背后,又存在哪些利益博弈?在这一利益链条上,除了组织猜谜的公司,还有哪些参与方应该为此负责?他们之间的黑色利润如何分配?《每日经济新闻》对此将继续予以关注。谢晓萍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