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并非三网合一 差异化融合业务才是主流(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三网融合并非三网合一 差异化融合业务才是主流(2)
2010年03月11日 15:50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归根结底在于融合业务普及

  三网融合归根结底,在于应用融合业务的普及。专家表示,三网融合最简单的体现就是三屏融合,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认为,三网融合的朝向是互联网。今天的互联网仅仅是依靠电信网作为基础网络支撑技术,他希望有一天广电网也能成为互联网一个基础,形成计算机通信网和计算机广播网络共同支撑起未来互联网的新局面。

  宽带基础设施是三网融合的物理基础。工信部专家通过对英国三网融合的研究表明,英国家用带宽相对较窄已经成为制约IPTV发展的重要因素。1Mbit/s至2Mbit/s的带宽只能支持标准清晰度电视频道和同步宽带互联网连接,这种带宽不足以支持高清晰度电视等更高端的业务。无疑,三网融合业务的提供需要高带宽宽带网络的支撑。

  眼下互联网似乎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甚至传出这样一种声音:互联网只有“被融合”的份。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互联网的好戏不在现在,而在三网融合的下一阶段,即服务差异化阶段。相对而言,互联网近十几年的发展是最快、最成功、最有前途的。不过,现在互联网承担不起三网融合重任。

  不过,从终端、业务方面来看,都有向互联网靠拢的趋势。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说,三网融合给终端制造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电视机年销售总量有可能达到8000万台。进入“网络电视”时代后,未来只需要买一台网络电视,就可享受电视和网络的双重功能了。

  手机上网成为2009年3G发展元年里中国电信运营商们叫得最响的业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到了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其中更有3070万名网民是只使用手机上网的。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上海将会率先实现“三网融合”,这是“科技世博”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这也是三网融合的一个好开始。

  业务最终选择权在用户

  在广电、电信试点双向进入方面,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等等。

  业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国家三网融合发展规划中的“非对称开放”已经做出了对广电有利的安排。然而,广电总局日前紧急叫停广西电信的IPTV业务,三网融合似乎只是广电一家的事,对此,阚凯力教授认为,业务双向进入的前提是网台分离。也只有在网台分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打破地方广电部门的利益割据,实现广电网络全国性的整合。当前,广电网台分离的改革依然不到位,如果能很好地执行,那么广电、电信自然就能双向进入了。

  广电网、电信网分属不同的部门,而且网络上也存在差异,完全一致的业务模式不现实,因此,监管的责任是促进融合业务创新的展开。专家认为,坚持广电的文化和媒体属性需要不断创新内容监管的手段和方式。对内容进行分类管理是内容监管手段和机制创新的前提。这就需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对于面向网络的广播电视节目集成和播出,可以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节目,逐步探索制播分离,引入市场机制。

  事实上,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网台分离”的相关要求;199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2000年6月,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国家也实行过有线无线播出机构合并,全国的有线电视台实现“台网分离”运作。只是,跟三网融合被误读一样,网台分离眼下也只处于名分实不分的状态。

  当前,融合信息业务的竞争已经成为主流。正如某专家所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认为“公益的归公益,产业的归产业”,广电总局只监管内容,真正做好广电系统的整合工作,改变政企一家的局面,从而为真正的三网融合扫清道路。让用户们自由去选择谁的通道好、谁的服务好。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