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金牌服务”现漏洞:维修被换低配部件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惠普“金牌服务”现漏洞:维修被换低配部件 (2)
2010年03月17日 08:3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牌服务“合作加盟”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屠玉婷事件只是惠普质量问题的冰山一角。

  浙江消费者阮啸反映,2009年8月30日到2010年1月12日,他曾三次去惠普“金牌”维修部,但都未解决问题。在第3次送修的时候,阮啸在工作人员拆机查看主板CT号码时发现主板标签下还有一张没撕干净的标签。他由此判断,他的电脑主板是块旧主板。

  这一切让消费者质疑惠普真的是“金牌服务”吗?

  惠普的一位经销商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金牌服务是惠普公司将售后服务这一块交给第三方公司,也就是金牌服务来做售后。维修一台电脑,根据故障的不同会给第三方公司相应的报酬(例如,更换一块主板,金牌服务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等),更换的部件都来自惠普公司的库房。这是惠普公司为了节省成本采取的一种经营模式。

  上述经销商指出,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越修得多,对金牌越有好处,损害不到金牌的利益,惠普笔记本的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反而还给金牌钻了空子,致使消费者更加不满惠普。

  据上述经销商透露,惠普对金牌服务的审核也并非没有瑕疵,一些所谓的维修工程师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有的技术员只经过简单培训之后就开始上岗。

  惠普全球副总裁张永利也承认,惠普有450多个服务中心,不同服务工程师在执行上出现了差异化,造成了现在的这个结果。

  美国没有“特约服务商”

  武汉市消协秘书长肖汉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惠普在中国国内的“特约金牌服务商”机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给了惠普和金牌服务商互相推诿的理由。

  记者在屠玉婷提供的维修单和相关录音文件中发现,金牌服务和惠普客服均以不同理由拒绝其换机要求,例如“机子并不符合换机的法律条件”、“购买机器的并不是您,我们希望同购买机器的人直接沟通”等。

  对此,肖汉超指出,消协非常支持屠玉婷的维权行为,三包法规定,性能故障出现3次(即维修二次后再次产生故障),就可以选择换货或维修。商家必须提供同型号的新的产品进行更换,如无同型号的产品,需提供不低于原型号档次的产品。

  “惠普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所谓的必须要购买机器本人才有权利维权更是霸道的理由。”肖汉超说。

  美籍华裔电子消费品专家沈彼特曾公开表示,“惠普特约金牌服务商”这一角色在美国是不可能存在的,正是这一环节使得中国消费者落入了产品质量争端的“灰色地带”,使得制造商可以不直接面对消费者。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产品质量法律事务部负责人蒋苏华认为,惠普作为制造商,应该对消费者承担责任,至于惠普同金牌服务的合作,只能是双方的一种合同约定,并不能成为惠普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理由。

  对此,沈彼特认为,中国应该立法明确制造商对产品质量直接承担的责任,还要完善对“特约维修服务机构”的资格审查和市场监管。

  新闻链接

  惠普致歉:未来30天将有大整顿

  中国惠普昨日(3月16日)下午召开紧急发布会,就央视3·15晚会曝光笔记本质量问题做出回应。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信息产品集团总经理张永利表示,将在未来30天内对公司服务做出整顿计划。

  对于是否召回问题产品,张永利未做正面回答,只表示将按照三包法解决用户问题。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由此看来惠普尚无召回计划。

  对于央视315晚会上所指“问题”笔记本电脑,张永利表示,“深表歉意”。对涉及用户,惠普继续维持两天前的相关解决方案,根据客户关怀计划,按照用户维修记录和三包规定,对用户延期保修。

  而针对质检总局开始调查此事,张永利回应称,只要接到通知,他承诺会解决每个消费者所遇到的上述相关问题。张永利还表示,如果用户多次修理仍无法解决问题,惠普将按照三包法为用户延长保修和退机。

  张永利表示,此事反映了惠普整个服务和流程执行方面存在欠缺的地方。惠普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内部管理、沟通和监督问题,并表示不排除会重新筛选服务商。张永利表示,将在一个月将就5大方面进行完善,包括服务人员培训和指导、售后流程系统、决策机制、审查机制以及建立一个有激励性的机制。

  昨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张纲表示,“下一步国家质检总局将加快召回制度的立法步伐,推动《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的出台,逐步扩大缺陷产品召回范围,将消费类电子电气等产品纳入召回范围。”这也是国家质检总局介入惠普质量问题调查之后,官方的首次表态。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