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游爆发期将至 制造商期待跨界合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手机网游爆发期将至 制造商期待跨界合作
2010年03月24日 15:41 来源:通信信息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G时代,应用为王。鉴于网游的火爆,手机游戏被认为是3G时代最有“钱”途的增值业务。现如今,国内手机游戏产业更是凭借上网资费降低、高质量游戏的出现等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在经过2009年3G导入期后,2010年手机游戏将可能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作为3G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手机游戏自然被运营商十分看好。作为手机游戏产业链的主导者,运营商的青睐自然是产业链的风向标,也带动手机终端厂商、游戏开发商、风险投资商纷纷涌入了手机网游产业。

  2010年或将迎来在线手机游戏市场爆发期

  在国际市场,随着App应用商店以及智能型手机的普及,在过去两年中手机游戏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手机游戏发行商在美国市场上实现的营收接近5.4亿美元,而2006年的营收为3.8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2%。2009年,英国共有380万名玩家为手机游戏支付了1.7亿英镑。

  在国内市场,据相关机构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88亿元,其中手机用户为各种产品和服务所支出的费用为153.36亿元,仅次于流量费,占比39.6%。相关人士分析,各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手机游戏和手机音乐等娱乐类应用对收入贡献最大。在移动互联网用户近半年使用过的应用中,手机游戏占比最高为68%,同时手机游戏的付费意愿也最高。

  In-Stat公司认为,2010年,由于具备了可赢利的商业模式,手机在线RPG游戏将继续主宰这一市场。而休闲游戏受到移动SNS发展的驱动,将在2010年占有在线手机游戏市场至少10%的市场份额。In-Stat预计2010年手机在线游戏的市场规模将得到两位数的增长,达到2.2亿美元。用户规模将增长78%,在2010年达到6200万。这种飞速的增长势头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促进在线手机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手机游戏用户数约有5000万,手机游戏还有相当多的潜在用户。随着3G网络的建设,手机网络游戏逐渐突破PC网游的位置局限,手机网游也势必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的一种方式。

  得益于此,手机游戏制造商北纬通信近日公布的2009年财报显示,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3.26%;利润总额为3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该公司表示,在未来几年,手机游戏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手机游戏暴露三大短板

  尽管业界对手机游戏的发展充满期待和遐想,但目前来看,要迎来手机游戏的井喷期还要经过一段时间。因为这个产业目前依然面临很多瓶颈,如用户黏性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等。同时,手机游戏的其他短板也在逐渐暴露。

  首先,如何在用户心中树立良好形象。相较于“恶名昭著”的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目前的口碑还比较好。但今年央视“3·15”晚会重点报道了手机游戏内置吸费菜单的黑幕,仅这项灰色交易的年收入就高达36亿之多,这多少让用户对该业务产生了质疑。如何在用户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式,是手机游戏厂商、运营商、终端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手机游戏的支持终端影响用户体验。手机游戏效果发挥如何,与终端自身的品质有密切关系。手机游戏由于受到屏幕尺寸,屏幕分辨率以及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始终在用户体验上不能尽如人意,这也会影响到手机游戏产业的发展。从“休闲娱乐”的角度出发,手机游戏很难与其他专业的掌中游戏平台相抗衡。这种外在游戏平台的存在,也是手机游戏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的威胁。

  再次,今天的移动运营商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心态都和10年前的固网运营商有非常大的差别。移动运营商掌控了无线互联网发展所需要的绝大多数资源,同时又积极地独立运营互联网业务, 这些都使得平台型的公司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难以出现。因此,在我国手机网游领域出现像盛大和九城那样规模的网游运营平台的难度很大。

  手机网游呼唤手机终端商的跨界合作

  提升手机游戏用户体验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推进智能机的普及,大屏幕、高配置、触摸屏的智能机能够极大的丰富用户手机游戏的体验。而这也呼唤手机终端厂商仿效苹果、诺基亚等企业开展跨界合作。

  随着3G的发展,互联网与电信业务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而拥有一款融合互联网业务与电信业务的终端产品不仅是运营商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终端商实现跨界发展、谋求更大新增市场的机会。由此,Apple、Nokia、Google和微软等通信及IT行业巨头相继向手机应用市场延伸,争相向软件应用商店方向整合,借机锁定客户群,并提升价值链的主导与控制力。 本报记者 林咏晴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