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甜言蜜语”背后藏“陷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电视购物“甜言蜜语”背后藏“陷阱”
2009年03月26日 15:59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央视3.15晚会给了电视购物一记重拳。在今年的3.15晚会上,电视购物被锁定为曝光的重点。包括好记忆学习枕、五行脉通络鞋等在内的众多保健品的电视购物产品都在曝光之列;电视购物另一主要类型——收藏品,尤其是黄金收藏品,也被点名批评。

  电视购物广告拼命宣传着五花八门的卖点,在让人厌烦的同时,也在“诱惑”着某些人。而央视3.15晚会的曝光使电视购物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甜言蜜语”背后藏“陷阱”

  电视购物发展得如火如荼,不管何时打开电视机,几乎都可以看到很多电视频道里在播放着各种电视购物广告,广告词天花乱坠,解说人激情无比甚至有些声嘶力竭,播放时间也比其他广告更久,而物品价格也是相当诱人,给人一种机会难得的感觉。当然,观众在感到诱惑的同时也会有担心,不明其底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

  电视购物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首先,在3.15之前,据中消协日前发布的《200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分析》显示,新兴行业的商品和服务投诉逐渐上升,以抽奖名义设骗局或利用电视购物等手段推销假冒伪劣商品诱使消费者上当尤为突出。其次,在央视3.15晚会上更是曝光了一大批电视购物商品,将电视购物推向了风口浪尖。再次,随着主流媒体的不断揭露,各种电视购物的虚假广告又不断见诸报端或者网络上。总之,电视购物如果靠欺骗过活,日子不会久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终将会把电视购物的“甜言蜜语”揭露得“体无完肤”。

  消费者“很受伤”

  电视购物这种形式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一些利欲熏心的经销商利用消费者对电视台的信任,夸大宣传、不负责任地欺骗消费者,破坏了整个行业的信誉。

  首先,电视购物广告宣传不实际,夸大宣传、虚构功能、误导消费。消费者可以发现,现在电视购物除了美容减肥产品外,很多的黄金饰品、数码电子产品等也“你方唱罢我登台”,大有扩张之势。然而,细心的消费者或者上当受骗过的消费者之后就会发现,所购买产品与广告宣传相差甚远。

  其次,电视购物商品质量问题多。其实一些电视购物商品是典型的“三无”产品,没有生产商或经销企业的厂名、厂址,且冒充名牌商品;有的产品为遮人耳目,随意编造国际知名品牌。当消费者打开包装后发现所订货物与实际收到的商品不符,再想退换货就难了。

  再次,电视购物售后无保障。不像在正规商场买东西,电视购物时消费者看不到实体,等收到商品后发现质量问题,却找不到相应的售后服务点,销售厂商并不会负责到底,就会产生生产商、销售商、电视购物中心相互扯皮的现象,让消费者维权无门。

  重建诚信是关键

  媒体口诛笔伐,电视购物急需重塑行业形象。对此,众多业内专家表示,应从立法、设立企业准入门槛等多个方面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推动行业发展和行业监管。一是加强立法;二是电视购物业的自我规范,电视媒体的也应为自己的“宽容”负起责任,加强自我整治;三是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中国电视购物发展报告2008-2009》指出,行业规范不足,入市门槛较低,追求短期化利润,忽视品牌化运营等因素是造成电视购物现阶段问题的主要原因。记者认为,归根到底是因为电视购物不能以诚信示人。

  实际上,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电视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并拥有较高诚信度和美誉度的购物方式。因此,在我们国家也一样,电视购物要想真正红火起来,真正走进消费者心中,只有诚信经营重塑形象才是发展之道,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赵海霞)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