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杀入iPhone入华谈判 博弈中移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中国联通杀入iPhone入华谈判 博弈中移动
2009年02月11日 08:3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进入中国的最后时刻,苹果公司的iPhone却要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与此前的“绯闻”主角不同,iPhone入华的谈判对象多了中国联通。

  《第一财经日报》昨天从中国联通内部证实,中国联通确实已经启动了与苹果公司有关iPhone入华的谈判。

  “我们确实在跟苹果公司谈。”一位参与谈判的中国联通部门经理向《第一财经日报》确认。

  但中国联通能否在今年的5月17日就可以销售iPhone产品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上述人士拒绝就具体的时间点发表评论。

  据记者了解,中国联通方面与苹果iPhone的谈判小组由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牵头,部分涉及的部门总经理参与和协助,规格非常之高,显示出中国联通对引入iPhone的重视。

  对于即将启动的中国联通WCDMA业务而言,如果能有苹果3G版iPhone的帮助,无疑将“如虎添翼”,增加不少亮色。但问题在于,中国联通的底线在哪?为了打造WCDMA业务的亮点,中国联通究竟能否就苹果坚持的语音业务分成模式做出让步?

  对于iPhone的相关问题,中国联通的有关发言人表示,并不知情,“集团方面没有通知要就这个话题对媒体做出说明”。

  联通的“野心”

  “中国联通已经与苹果展开了多次谈判,但目前距离达成最终协议仍面临不少障碍。”一位了解情况的中国联通内部人士表示。

  据透露,中国联通方面于2008年10月开始启动与苹果的谈判,但政策限制以及商业模式的不同是双方很难达成一致的重要原因。

  其中之一,是iPhone的WIFI功能,由于工信部没有批准WIFI功能的手机在中国市场销售,iPhone要进入中国就必须关掉其WIFI功能或者等到相关政策解禁之后。

  此外,双方仍然在iPhone的内置业务方面有所争议。苹果的iPhone内置了在线软件商店iTunes APP Store以及youtube等软件和内容,中国联通希望iPhone能内置一些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软件,甚至中国联通的业务软件。但双方很难就此达成一致。

  一位中国联通产品创新部工作人员认为,中国联通将成为中国唯一的一家WCDMA运营商,这是中国联通与苹果谈iPhone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联通的优势。

  由于目前国内的iPhone用户相当大部分是高端用户,这也是中国联通最为看重和最希望争取的客户群体,如果能凭借iPhone的吸引力对中国移动的全球通用户形成分流之势,无疑是“一石二鸟”之计。

  但是,Frost & 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认为,关于语音业务分成的问题仍将是联通与苹果谈判的主要障碍。联通本来的利润情况就不如中移动,而且面临严峻的增长压力,如果再就话费收入进行分成,只会更加困难。

  “更重要的是,联通很难评估iPhone能带来多少新增高端用户,如果只是联通原有用户转移成为iPhone用户,而联通对此还要与苹果分成,那实在是一个赔本的买卖。”王煜全说。

  中国移动的障碍

  虽然中国移动最早向苹果抛出“绣球”,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多次与苹果CEO乔布斯以及CTO Tim Cook展开谈判,历时长达18个月,但双方的谈判障碍重重,这给了中国联通“乘虚而入”的机会,特别是中国移动获得TD牌照之后,双方的合作进展更是充满变数,毕竟对于苹果而言,针对中国市场推出TD版iPhone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的消息称,王建宙最近在移动研究院考察工作时透露了部分与苹果谈判的细节。在谈判过程中,苹果首先提出要对话费进行20%~30%的分成,之后又提出备选方案,中国移动为每台iPhone进行600美元的补贴,但都被中国移动拒绝。

  在最后一轮谈判中,苹果提出通过自己的网络商店直接向用户销售软件和服务,中国移动仍然没有同意,上述人士引述王建宙的说法称,这会对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的主导地位产生威胁。

  其他的分歧还在于,苹果在国外的网上销售都是通过国际信用卡支付,而在中国的电信市场,用户都是通过话费来支付,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必须参与对苹果软件和服务销售市场的监管。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已经与联想等手机企业就自主操作系统“OMS”展开相关智能手机的研发,并取名为“Ophone”。通过自主操作平台的手机,中国移动可以定制更多的自主业务。

  王煜全认为,iPhone能否进入中国的关键在于在运营商眼中,iPhone对用户的吸引以及对业务的促进作用究竟有多大,以及这是否值得运营商做出话费分成的让步,这在根本上是双方商业模式的博弈。马晓芳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