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资费成3G发展关键 运营商盈利模式待转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合理资费成3G发展关键 运营商盈利模式待转变
2009年04月27日 14:58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电信推上网本资费标准,中移动跟进,3G时代运营商眼下的竞争焦点落到了资费上。据悉,继中电信北京公司本月正式商用3G无线宽带业务,并公布了与2G无线资费大致齐平的3G无线宽带资费后,中移动也火热出炉TD上网本(即G3笔记本)。据报道,由中移动定制的首款G3笔记本海尔X105机型总套餐价为3288元,其中包括价值500元的内置TD模块、1500元的上网费以及600元的手机话费,折算净机价为688元。

  但这并没让用户轻易买账。相关调查显示,愿意/不愿意购买G3 笔记本的读者各占半数,不愿购买者称原因在于TD上网费过高影响了日常使用。这说明,资费仍是广大消费者和网民最关心的3G话题,也是决定3G上网服务和用户选择的一大门槛。电信专家舒华英因此表示,今后无线上网费用将更低,这就意味着,运营商需改变以往竞争思路和以接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创新有竞争力的内容和务实服务。

  3G提升信息生活品质,资费问题成支点

  3G商用对中国人信息生活品质的提升意义非凡,“三超”功能更成眼下潮流。据中电信北京公司介绍,中电信3G无线上网将采用C+W+E模式。CDMA1X网络、WLAN无线上网、EVDO 3G网络三者将实现自动平滑对接,理论上最高下行速率达3.1Mbps,最高上行速率1.8Mbps,是2G时代的20倍左右。

  再从中电信福建公司日前的3G商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3G带给消费者的,除了覆盖面广的高速网络,还有无线宽带、无线全球眼、爱音乐、手机影视、综合办公等内容、功能丰富的业务产品,这就说明,发展3G的根本目的和首要任务,即是带领消费者同步感受高速、便捷、多样化的移动互联生活。

  对消费者而言,决定这些服务是否切实奏效的最大支点,仍在资费。从现状来看,手机上网人群仍主要以16至25岁的年轻人为主,月均支出主要集中在50元及50元以下,比例为94%。这就意味着,他们对资费会非常敏感:一旦便宜,使用人数就会成比例增长。反之,则不愿意买单。这也是资费问题历来备受争议的重要原因。

  资费定价标准更趋复杂,接入式盈利模式待转变

  对运营商而言,资费问题已经成为其市场策略的重要组成。据了解,中电信北京公司的3G无线宽带的标准资费与2G资费相同,都为0.1元/分钟,而且不区分使用对象是3G网络、CDMA1X网络,还是WLAN网络,也不区分使用地点是本市还是国内漫游。但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新浪华南区发言人表示,其内部调查显示,目前有70%左右的用户认为手机上网的最大障碍集中在资费较高上。UCWEB董事长雷军也表示,资费是目前限制国内大多数地区网民随时随地用手机上网的瓶颈之一。这就说明,资费下调是大势所趋。

  从市场角度来看,专家指出,3G时代的语音收入贡献会越来越低,从现在的70%很可能逐步滑落到20%、30%,这就意味着,在用户的语音消费量不断降低的同时,消费水平也会与日俱降。

  从竞争角度来说,流量费高已是2.5G时代的一大突出问题,谁都不希望由此带来的争议和负面效应延续到3G时代。眼下,3G无线上网业务争夺的用户主要是商务和时尚人士,但数量毕竟有限。这就意味着,运营商要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无线业务,并借此扩大3G应用带来的利润收入和市场影响力,传统单一的接入式盈利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主流和需求。运营商应该把触角伸向更多领域。

  电信专家陈金桥因此认为,3G时代的电信业务种类繁多,每个运营商都可以提供很多标准业务加上很多选择性业务。由此形成的诸多组合将使资费的定价方式更加复杂化。

  运营商需扩大市场触角,创新内容服务

  从长远来看,运营商要跨过资费这道门槛,首先必须立足用户心声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如何针对不同市场用户群体的不同利益,推出细分的资费套餐,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或许比无休止价格大战的作用来得更有效和持久。

  电信专家舒华英表示,“包月制”将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时采用的主要策略。不管这一策略是否真奏效,从本质上说,用户权衡资费高低的内在准绳在于业务有无实用性,服务是否令其足够满意。

  可以说,眼下的电信业已经逐渐从语音业务需求转向数据多媒体信息服务需求。尽管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65%到70%的电信收入仍来自于语音业务,30%的收入来自于非语音业务。但3G商用后,市场未来的最大变化恐怕当属这一数值比例的完全颠倒。运营商将不可避免地遭遇语音业务在整个资费套餐包中越来越廉价的问题,因此推动业务的升级换代,不断满足市场新需求便成应对之举。也就是说,单从资费角度解决资费问题,是治标不治本的。

  从销售策略上看,运营商还要有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如何将价值的不同信息分销发放给不同利益群体的消费者也成为推广服务的关键。(本报记者 翁佳焰)

【编辑:段红彪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