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花生酱事件"引话题 食品安全底线如何保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美国"花生酱事件"引话题 食品安全底线如何保障
2009年01月22日 10:03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不久前,美国国王坚果公司旗下两家公司生产的花生酱,因查出含有沙门氏菌被紧急召回;著名食品生产商———家乐氏公司同时召回可能受污染的花生酱饼干。继毒菠菜、问题牛肉之后,花生酱又成了餐桌上的“隐形杀手”,食品安全再次成为全球性话题。食品安全底线该如何保障?谁来为食品安全负责?……面对餐桌前的一个个“问号”,记者近日采访了本市食品安全专家。

  各部门顺畅沟通及时预警

  上海理工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徐斐认为,应对食品安全危机,许多国家尝试进行食品风险评估,“食品都存在一定风险,并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食品。通过食品的风险评估,可确保将食品的危害因子控制在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食品风险评估的前提在于各部门间沟通顺畅。以“花生酱事件”为例,医院查出感染病例,疾控中心随即排摸患者情况,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快速反馈给生产厂商。从医院到商家,各个环节不能“各自为营”,才能让风险评估派上大用场,提前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企业不召回产品怎么办

  美国“花生酱事件”中,企业的态度相当明确,除了国王坚果公司、家乐氏公司外,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召回生产的花生酱或含花生酱的食品。相比之下,我国国内一旦发生食品安全危机,不少企业选择遮遮掩掩,而非坦荡承认、快速处理。

  复旦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郭红卫教授认为,召回制度堪称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美国的这些企业之所以能自觉召回,是因为不主动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企业非但会遭到追加罚款,其信誉度也将大打折扣。目前食品召回制也在我国有所应用,但企业若不召回产品将有何种惩罚?召回该由哪些部门具体操作与监督?……我国应在法律层面上确定召回制度的具体标准及惩罚措施,否则召回制度难尽人意。

  政府监管勿越位缺位

  徐斐告诉记者,当下我国针对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监管部门各不相同。农业部门负责食品原料加工、质监部门负责生产环节、食药监部门则负责消费环节。谈及监管,政府有越位行为:一些监督部门派出人员前往企业,直接操作质量检查,企业亲历亲为参与的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政府又出现缺位行为:三个主要监管部门看似分工明确,内中却既有重复又有空白,难免不出现监管漏洞。

  郭红卫建议,要真正实现更强更到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门还应从中发挥有力的协调作用,让各个监管环节衔接得当,给百姓食品安全设定一条牢不可破的底线。

【编辑:王赛特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