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广州社区医疗现状:不信医生技术,就医不足两成

2008年10月16日 15:08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编者按:新医改方案昨天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重点提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不少专家认为,解决社区医疗发展问题,成为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问题的重中之重。

  广州的社区医疗发展状况究竟如何?羊城晚报记者近期就此做了深入的调查。

  成绩:机构覆盖95%街道

  年医疗服务千万人次

  全市已建立社区医院机构达200多家,培养全科医生8000多人,年平均为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服务1000多万人次……这是本报在调查社区医院现状时,获得的一份“成绩单”!

  据广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6个,在一些服务区域过大的街道,设置了10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覆盖街道数达95%。去年市、区两级共投入1.6亿元,比2006年增加176%。

  据介绍,到今年上半年,广州已有8264人取得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结业证书,其中7187人取得《广东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基本完成现有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广州已加大医疗保险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倾斜力度。市本级统筹区内95.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医保范围,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7种慢性病的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药费由医保统筹金支付80%,比其他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提高了20%的优惠。

  两年来,全市社区医疗机构共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000万人次,其中上门服务25万人次。开展慢性病的社区干预等工作,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人数分别达到了6万和1.6万。在社区参加健康教育讲座的居民达80万人次,建立家庭病床近万人次。为儿童提供计划免疫和保健服务分别达500万和90多万人次。

  困境:人才匮乏硬件落后

  政府投入捉襟见肘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人才匮乏、设备落后等原因,社区医院发展和门诊就诊率受到很大的制约。

  “我们的实际门诊量一天平均不到100人,有时只有十几人。”天河区某社区医疗机构陈医生说。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在谈到社区医疗的现状时,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群众不相信小医院医生的医术。

  据介绍,目前,广州有200多家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调查显示,仅有14%的患者到社区医院看病。主要原因是社区医院超过80%的以上的医生都是大专以下学历,其中中专生就占60%以上。社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让很多市民“望而却步”。

  “‘环境劣、待遇差、地位低、事业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况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许多本科毕业生不愿来或来了又走,扎根社区工作者少之又少”。本科以上的医生由于社区医院收入低、评职称难等原因,都不愿意进入社区医院。

  “目前广州市社区医疗中心的用房问题,80%没有按要求得到落实。环境不优美,硬件跟不上,居民怎么会放心到你这里来看病?”中山一院所管理的越秀区某社区医院中心主任,提及社区医疗发展的现状,连连摇头。

  按照广州市的要求,社区中心面积必须达到2000平方米,但记者调查发现,广州大多数的社区中心均未能达标。不仅如此,很多社区医疗中心用房未能解决,得由中心自己租房。以中山一院所管理的6家社区医疗中心为例,除了黄花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达到要求外,农林街、东湖街、白云街、大塘街、梅花街等其余社区均存在无业务用房或业务用房过小的问题。

  “我们中心一年的房租费是35万元。这些费用本来由政府承担,靠社区中心微薄的财力,是根本无法长期支付的。 医务人员工资提不上去,奖金不能落实,积极性可想而知!”该负责人说。

  “都说要大力扶持和发展社区医疗,但实际情况是,目前还仅是落实在‘口头上的倾斜’。设备太落后了,过期设备都在顶着用,根本无法跟上医疗发展的需要。”一位社区医疗中心的医生向记者诉苦说。

  据介绍,去年,广州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增加至20元/每个社区居民。“但这仅仅是够经费的成本,政府投入经费明显不足”,据介绍,中大公共卫生学院专家曾作过一次测算,一个社区医疗机构,完成六大功能中的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保健等三项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就达20元/人。而北京、上海等地的政府投入经费远远大于广州。如上海长宁区和松江区等,社区经费为50元/人。

  “我们现在是入不敷出啊,压力太大了。”原东山区某社区医疗中心,每月由单位支出用于购买员工的三金就达10万元,在社区日常支出中占很大的比例,“而该项支出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中是不存在的。”

  据了解,2008年,广州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标准,由去年的20元/人提高到25元/人,另外,市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时的基本医疗费给予10%的补助,对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上门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补助,对为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8种疾病的居民提供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补助。

  出路:大医院对口帮扶带

  培养人才加大投入

  大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帮扶带”,是广州为发展社区医疗而出台的一项新举措。目前已有省人民医院、中山一院等34家大医院与1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对口帮扶关系。这其中包括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专家门诊、会诊、查房;优先为对口帮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人进行检查项目;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科研项目;定期为帮扶点辖区的居民提供免费健康教育讲座等。

  另外,大医院为社区急、危、重症患者的向上转诊开设“绿色通道”,优先解决入院床位;鼓励康复期患者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后续康复服务。大医院优先安排社区医生和护士到本院进修,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我们现在还是计工制,干得多拿得多。这对社区医疗的发展非常不利。”某社区医疗中心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由于要生存,医生不得不想出各种招数来提高中心的收入。重复检查、开大处方。她说,财政必须加大投入,保证人员经费,免除社区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医护人员无须再以临床创收作为工作指标,可全力投入社区中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对社区医疗的扶持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普遍反映,政府要支持并落实社区硬件的建设,如业务用房的购买、装修改造,设备的投入,上级技术力量的支持等。

  “居民的小病、常见病、常用药,这些基本医疗服务也应该在社区解决。大医院应该解决的是疑难重症的治疗以及医学科研教育。”钟南山指出,加快社区医生的人才培养非常关键。“我建议有更具体的政策,在医学院设立全科医学系,或在本科教育中设全科医学教育的5年制培养方向,财政拿出支持师范生培养的力度培养全科医生,同时对全科医学方向的学生,提供两年免费的大医院临床实践学习。”(记者 张小磊)

编辑:王赛特】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