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族”成白领新时尚 用宁静对抗快节奏浮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慢活族”成白领新时尚 用宁静对抗快节奏浮躁
2010年02月10日 19:48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不要房,也不要车,只要你和我喝一杯。”近来,“慢活”风开始在白领间风行起来。他们反对快生活,提倡慢工作,慢运动,慢阅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下,以宁静对抗浮躁。

  放慢速度,关注心灵成长,动手劳动,注意环保。在欧美国家,宣称自己是“慢活族”的人已达1/3以上,而“慢活”的最佳状态是该快则快,能慢则慢。放慢用餐速度、周末晒晒太阳、到图书馆看看书……你是否会偷闲找空慢慢做自己的事情?

  绣花绣出了颈椎病

  金桂 (职员)

  我是个追求快节奏的人,以吃饭为例,一家人用餐,我第一个搁筷子;一个办公室的人用餐,我还是第一个吃完;外出学习,不认识的十几个人坐在一起吃饭,我仍然是速度冠军。吃饭慢则五六分钟,快则二三分钟就解决问题。我也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但习惯成自然,改了好多次,都改不过来。

  那天在商场十字绣摊位前,一位淑女飞针走线的姿态触动了我。营业员小姐介绍说,十字绣起源于欧洲,贵族妇女们就用它来打发时光。现在,韩国的女孩全赶这个时尚,风行全世界。

  于是,我开始绣起十字绣。这“慢生活”还真上瘾,中午休息,我快快地吃完饭,拿出十字绣飞针走线,该上班了都舍不得放手。回到家顾不得休息,就拿起来绣品“相面”。双休日,一坐4个小时,绣得眼发花,手发麻。一个大件作品成功之后,我信心倍增,又开始绣钱包,准备作为礼品送给朋友们。

  有一天,突然脖子疼得像针扎,上医院拍片子,说是颈椎有问题,花了1000多元的药费。大夫说:“你们经常泡电脑的人,本来就缺乏锻炼,再过度低着头绣花,不但对颈椎不好,还费眼睛,快收手吧。”

  我的“慢生活”就这样毫无结果地流产了。痛定思痛地反思,不是十字绣不好,而是我没有理解慢生活的精髓。所谓慢生活,不是单纯地选择慢方式,而是要放慢生活与工作的节奏,让从容与淡定成为习惯,让悠闲成为生活的主调。慢生活,慢在心态的平衡上——工作紧张了,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矛盾冲突了,别一条道跑到黑。所谓的休闲方式,喝茶也罢、绣花也罢、跳舞也罢,那都是为调整心态,强身健体服务的,不能成为新的累赘。

  走了弯路以后,似乎开始了解“慢活”的真谛,腾出时间,适可而止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老公聊聊天,给家人做做饭……也许,这就是走向“慢生活”的开始。

  感谢居心叵测的同事……

  刘德艳 (高校教师)

  36岁前,我一直是在忙碌中度过的。

  18岁那年参加高考。区模拟考前三名的我,因为高考语文分数奇低,无缘我心仪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从来都拿我的作文当范文读的中学校长,主动去为我查了考卷,说我作文只得了8分。

  已经在供养两个大学生的母亲希望我不要复读,于是我最后进了一个三流大学读书。我很努力,一等奖学金、各种比赛频频获奖,还当上校学生会主席……因为我一心要洗“前耻”,到名校读研。

  谁知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爱情来了怎么都挡不住,一毕业我竟然结婚生子了。辛苦育儿的同时,我没有放弃梦想,终于在女儿读小学一年级时考上硕士,又在女儿升初中预备班的时候开始攻读上海交大的博士。

  可以想见我那些年的生活节奏——边工作边读书,还要同时带孩子。老公早出晚归,老人不在身边,我一个人风雨无阻地接送女儿读书整整4年半。我凡事追求完美……晚上全家都睡下之后,才能开始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下半夜睡觉是家常便饭。困极时,无限向往地望着那张大床,真渴望能美美地睡上一觉。印象最深刻的,是硕士入学考试和博士入学考试结束后,都是一觉睡到下午2时。

  快节奏生活的戛然而止,是以我自己没有想到的方式来到的。

  2007年初,我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系里一个平时老是算计我的同事和另一个想往上爬的同事,趁我不在国内时联手算计我。结果当我返回到学校时,发现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十分简单:教书和做研究。

  再没有学位要读了,再没有管理工作要参与了,没课的日子可以睡到自然醒了,可以读自己喜欢的小说了,可以在女儿放学后听她说学校趣事了……我的心里一下子充满了生活的喜悦。

  衷心感谢那位居心叵测的同事,让我早日发现了“慢活”之美。否则以我自己的脾气和悟性,我的“慢生活”,也许要很多年后才会到来。

  知足长乐 学会“慢活”

  花眼 (文员)

  想当初,我也是标准上班族。不料经济危机一来,公司压缩开支,我每周的工作时间从5天减少到4天,又减少到3天,休息时间超过了上班时间。一开始我也觉得,30岁进入半退休状态有点荒唐,更为收入减少担心。很快,却知足常乐地发现了不少好处。

  首先,我在小区健身会所买了一张年卡,开始强身健体。晚上会员多,所以,正好利用休息的时候去上白天的课程,瑜伽、杠铃操、肚皮舞、踏板操……各种课程上了个遍,不仅塑形效果显著,韧带柔软了,身姿也变得挺拔了。特别是每次进入瑜伽最后的放松冥想阶段,是我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候。

  健身之外,我喜欢收拾家务,把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然后在洒满阳光的大厨房里,研发各种新菜式。基本上,每周与先生共进三次晚餐,亲手烹饪的主菜从不重复。我又买了一个烤箱,收集了各种菜谱,烤饼干做蛋糕,家里常常洋溢着浓郁的香味。

  先生一开始对我的手艺不太有信心,还有朋友在听我介绍蛋糕制作方法之后,半信半疑地问:“现在蛋糕也有半成品卖吗?”不过,尝了我的“作品”后却都心悦诚服。现在,每次有铁杆朋友过生日,我都会快递一个蛋糕过去,虽然没有店里买的漂亮,可是,DIY的更有诚意嘛。

  小时候梦想学钢琴,不过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现在有钱也有闲了,先生送我一台钢琴。虽然没基础也没老师,但勤学苦练之下,我也慢慢学会不少曲目,最拿手的就是《四小天鹅》和《致爱丽丝》。当然,我的手指还很笨拙,不过,我很有信心,只要继续这样悠闲下去,我一定能让自己的指尖流淌出更美妙的音符。

  可能我真的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对一切DIY的事情都很入迷:从网上买来串珠,自己做首饰,因为做得很漂亮,还在身边发展了三个徒弟;绣了一堆十字绣作品,把挂钟、壁画、交通卡套、钥匙扣都换成了自己的得意作品,又给弟弟妹妹一人送了一个交通卡套……

  休息在家,也不能光花钱不赚钱,我还常常写些小文章投到报刊杂志赚点小钱。前年的一次旅行后,我参加了一个旅游网站的游记比赛,有幸得到一等奖,赚回2000元旅游券和一部高档手机,把旅游的开销几乎都赚回来了,呵呵。

  说实话,不止我挺享受现在的生活,先生也挺满意,因为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好好照顾家庭,还可以担任他的私人秘书,不时按照他的电话指令,为他处理还信用卡之类的杂务。

  如果再让我恢复到5天工作,说不定我会不习惯了呢。

  “慢活”的前提:别让人扶贫

  瑞娥 (杂志编辑)

  邻居老刘是我们这片最早富起来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他毅然从国营厂出来,当了个体户。没几年他已拥有两辆大卡车,俨然是小巷里的首富。

  按说如此高起点,如今他起码也能混成千万富翁了,可如今他却靠打短工、吃低保为生。原因在于,老刘有了两辆卡车之后,就当起了脱产老板,把车承包给别人,自己每天吃喝玩乐,充分享受生活。不料不久就入不敷出,不得已卖了一辆车;第二年,又卖了第二辆……老刘不得不重新出去给别人打工开车。之后的十多年,他每年都是帮人开八九个月车,剩下几个月辞工在家休闲,等存折上的数字“归零”再“出山”。

  最近几年,司机收入下降许多,工作也不好找。老刘有时给人当门卫,由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时常要看病,最终成了“低保户”。

  “老刘这个人,有两个钱就得瑟,不思进取……”有人这样说道。

  最近网上流传起一个新词:“慢活族”。据说,“慢活族”在欧美发达国家很流行,他们并不像传统的职场中人那样无休止地拼搏,而是追求一种舒适、休闲的生活。我们的大刘,倒是有些符合“慢活族”的风格啊,敢情人家20多年前就与“国际接轨”了。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说美国某著名快餐连锁店发源于一个小镇,当时镇上有一对兄弟经营着一家快餐店,结果被一位外来客看出了商机,于是买下了他们的店。许多年以后,这家快餐店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各地,成为国际名牌企业,而那两兄弟却还在小镇悠闲地生活着,每天钓鱼、喝咖啡……

  如果在眼下的中国,不争气的两兄弟,无疑是人们眼中的“懒人”,可欧美的不少年轻人却很欣赏他们,觉得他们比大老板幸福。

  当然,老刘那样的并不值得欣赏,而且我们的社会福利还没有达到人家那种档次。你“慢活”不要紧,但不要给亲友添麻烦,别让他们来扶你的贫。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