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发热门诊:普通发热患者不会被留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记者体验发热门诊:普通发热患者不会被留观
2009年05月26日 17:04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记者体验发热门诊

  普通发热患者不会被留观

  本市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很多患者不敢再去发热门诊就诊,害怕感染病毒或被隔离观察。那么,在特殊时期,各医院的发热门诊对甲型H1N1流感采取了什么防控措施,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究竟是怎样一个流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北大医院发热门诊,体验了一次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本市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小刘就是首先来到这里就诊并被确诊的。

  污染区两小时消毒一次

  北大医院的发热门诊位于门诊楼北侧,是一排约50米长的板房,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这里的防控工作做得非常严格。发热病人从污染区进入,医护人员从清洁区进入。在污染区,每隔两小时就会进行一次消毒,保洁员使用的拖把也是经过消毒液浸泡的。

  记者随护士长刘杰从清洁区进入发热门诊。清洁区其实很小,仅是医护人员的值班室和更衣室。在这里,所有的医护人员要穿上绿色的刷手衣,并戴上帽子和口罩。“在鼻梁的位置按压一下,这样就可以让口罩更加贴合地保护住鼻子。然后拉开口罩的几层褶皱,围着脸颊按压一圈,让口罩的边缘严丝合缝地贴在皮肤上,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阻隔病毒。”在刘杰的帮助下,记者好不容易才戴好口罩。刘杰告诉记者,在甲型H1N1流感发生之前,她们戴的都是普通口罩,自从流感发生以来,医院提高了防护级别,所有人都要佩戴N95(过滤效能为95%)口罩。

  穿上这身衣服,记者明显感觉到呼吸不畅,行动笨拙。从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之后,就不能再携带任何个人物品了。记者的手机、采访本等都被刘杰扣在了清洁区,连一张纸都不能带进去。再往里走,还要再套上一件白色的隔离衣,并戴上手套和鞋套。“全副武装”之后,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

  有接触史才会咽拭子检验

  穿着这身笨重的“行头”,记者随刘杰进入污染区。污染区设有登记处、采血室、化验室、诊室、病房、隔离病房以及独立的挂号处和交费处。在走廊里,墙壁上挂着许多粉红色的消毒洗手液。刘杰介绍,这些洗手液可以方便医生和患者随时洗手消毒。

  20岁的患者小胡出现发烧症状,来到发热门诊就诊。一进门,护士就要求患者和家属戴上口罩。首先,小胡先到登记处登记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个人信息,之后坐到一旁测试体温。测完体温后,护士引导他来到采血室抽血,之后再被引导到诊室。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症状、流行病史以及发病前几天的生活情况。就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化验员正在旁边的化验室对他的血样进行血常规分析。根据医生的诊断,小胡被发现有肺炎症状,虽然这跟甲型H1N1流感似乎关系不大,不过据小胡讲述,他的亲属近期和猪有过密切接触。听到这个消息,医生立即提高了警觉。在电话请示3位主检医生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医生决定对小胡进行咽拭子检验。他的咽拭子标本被分为两份,一份送往医院的流感实验室,一份送往疾控中心,由两方进行平行检测,如检测结果呈阳性,则立即转入留观病房,并通知疾控中心。如果检测结果呈阴性,则按照肺炎转入呼吸科治疗。

  小胡的就诊流程也就是发热病人就诊的标准流程,但是因为他的亲属与猪有过接触的特殊情况,所以医生对小胡进行了咽拭子检验。普通发热患者则没有这一步骤。

  发热4天不敢上医院瞧病

  就在医生紧张地为小胡做检查的时候,另一位患者蔡女士也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发热门诊。蔡女士已经发烧4天了,就诊之前的自测体温达到38.5℃。为何发烧之后不马上来就诊,却一直拖了4天,直到病情严重了才来就诊?面对记者的疑惑,蔡女士说:“就是害怕被医学观察啊。我家里没有什么从外国回来的亲属,我也没到过什么人流密集的地方,每天的活动空间就是从家到菜市场,再从菜市场回家。所以我想自己不会得上甲型H1N1流感。可是现在很多人都说,发烧的病人到了医院不管是什么病,只要是发烧,就会被留下进行医学观察。我害怕到医院会被留观,所以一直拖着没敢来。直到看到电视上说,与这种流感不相关的发热病人不会随便被留观,我这才敢出来看病。”

  发热各有一条路门诊出入  

    体验结束,刘杰陪记者走出污染区。让记者感到很奇怪的是,出去的路线和进来时走的不是一条路线,原来为了避免病毒传播,发热门诊设计的进出线路是不同的。出来时首先进入缓冲间,在这里脱掉一部分“行头”。每一个步骤都进行得十分严谨,医护人员需要先摘掉手套,之后洗手,再脱鞋套,还要再次洗手,然后来到半污染区,摘掉口罩和帽子,到了清洁区再脱下刷手衣和工作鞋,最后还要洗个澡,这样才算完成了整个工作流程,可以下班。(记者 代丽丽)

【编辑:王赛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