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周转不开影响效率 院前急救成空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救护车周转不开影响效率 院前急救成空谈
2009年07月13日 17:06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医疗急救行业,有个说法,叫做“压床”。

  救护车将病人送到医院,由于床位紧张,无法及时交接,救护车只能把担架床“借用”给医院,少则十多分钟,多则个把小时。

  “压床”直接影响了救护车的周转效率,尤其是一些三级医院,目前时值急救高峰期,“压床”现象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制约瓶颈。据记者了解,“压床”现象比较严重的包括中山、华山、瑞金、市六、同济等三级综合性医院,还有一些周边没有三级医院的像普陀区中心医院等等。

  记者前两天来到本市西区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看到停车场有一辆来自郊区的救护车,救护员在车上休息。这辆车是从郊区运送一位病人转院到此,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病人在里面检查,他们只能在车上等待。

  “急救高峰时,有的医院最多会一下子压上3到4张担架,救护车跑不起来了,只能原地待命。如果短时间内有集中叫车出现,用车紧张、出车延误的情况就无可避免。”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主任褚建飚举例说,以救护车出一趟车的平均时间是40分钟至1小时计算,如遇一次“压床”4小时,可能就会因此耽误4个人的急救。

  急救压力超出了实际承受能力

  由于人力、设备有限,许多医院的急救压力超出了他们的实际承受能力。尽管时有病人投诉,“压床”在医院方面说来,也是在所难免。

  此时此刻或彼时彼刻,有多少病人需要急诊送哪些医院?那些医院又尚存多少资源能够容纳这些病人?“信息似乎有些脱节!”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急诊科副主任孙湛说,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从不会对病人说“不”,来了就看,即使没有床位,也永远不可能推诿或驱赶病人。“压床”是迫不得已。

  而记者在市医疗急救中心获得的信息则是,这里的急救调度中心与全市各大医院都设有绿色通道,每家医院急诊科设有直线电话,一旦遇到心脏病、中风等危重病人,急救中心会提前通知医院。同时,这部热线电话也起到了沟通和桥梁的作用。在急诊病人较多的时候,医院会打电话向急救中心的调度室提出类似分流病人的要求。“然而,一旦病人执意要送这家医院,我们是不能强行的呀!”急救中心也显得无能为力。

  供与求的脱节,还体现在权利和义务上。在国外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面,某医院的急诊科满员了,无法容纳更多病员,于是院方打电话给救护大队,告知医院急救科临时关闭,等病人疏散后会重新开放,“对于中国的医院来说,这是不能想象的。”孙湛说,我们是公办医院,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义务,而老百姓有着选择医院的权利。“但是,一旦短时间内集中到达的病人数超出了医院的能力极限,我们真担心会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会影响及时救治病人……”

  种种原因造成急救出车时间延长

  为了体验救护车的工作,中午时分,记者在龙华医院急救站登上了一辆救护车。驾驶员老杨开了30多年救护车,“一上午,已经出了4趟车了。”话音未落,救护车副驾驶位置的车载通讯GPS定位系统上,闪出了一条来自漕溪北路某小区的呼救信息。

  老杨拉起警报,摁响喇叭,在车流中快速穿行。“有些车和行人,就是不让行,没有办法。”“如果叫车高峰和交通高峰挤在一起,我们只能干着急。”老杨摇摇头,时不时“抱怨”一句。

  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小区内,老杨和两位救护员抬下担架,却没看到病人!救护员赶紧打电话给调度,原来对方没有留下具体门牌号码,救护车辗转再从小区正门进入,又花了10分钟时间,找到了等待在门口的病人,“好在患者不是急毛病,所以说,再急也要把地址讲清楚。”

  “送哪儿?”

  “龙华。”

  “送中山吧。”

  “外伤,去龙华拍张片子再说。”

  虽然距离小区最近的医院是龙华医院,但病人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去中山”。老杨说,他和同事一般都会劝说病人去最近的医院,但最终还是以病人的决定为主。

  来到医院后,又等了10多分钟,才等到了空床完成交接。就这样,只需30分钟可以完成的一次急救出车,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变成了1个小时。

  救护车就近送人的原则难以坚持

  按正常情况,救护车送人,遵循的是就近原则,“只要是二级以上医院,有急救条件的,都符合我们的送人原则。”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解炯介绍说。

  据介绍,上海市市区(除浦东新区外)有33个急救站点,今年还会增加3个站点,急救半径城区达到了2-3公里,平均反应能力达到了11-12分钟。然而,许多病人并不愿意就近送医院,而是认准了大医院。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出车时间延长,降低了救护车的周转率。

  急救中心对此也很无奈。曾经遇到过一位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家属表示要送大医院,急救人员检查后发现情况危急,必须送往就近医院先行抢救。不幸的是,在送救过程中病人不治身亡。家属心情悲痛可以理解,他们却同时指摘救护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大多数时候,急救人员还是更愿意听从病人的选择。

  大医院吃饱,小医院闲置,这本账急救中心也很清楚。“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医院,可能一天内一车两车轮不到;而大医院,一天要达到10多车甚至20多车。”实情如此也。

  密集的急诊需求令医院应接不暇

  中山医院有着沪上规模数一数二的抢救室,还有着全上海规模最大的留观室。

  孙湛介绍说,急诊科里需要留院的病人每日大约新增近50人,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救护车送来,每天一般约20人;二是自己前来就诊的危重病人;三是经门诊诊断需要尽快住院但是因没有床位而只能在急诊待床的病人。

  从表面上看,救护车运送来的病人并不太多。不过,记者拿到的一份6月24日晚的急诊记录单,却能看出原由来。从当日17时30分一名青年饮酒过量送到医院开始,一直到次日凌晨2时许,短短8小时救护车来了10辆,“总数不算多,但是太密集了。”急救室显然无法那么快地疏散病人,势必“压床”。

  如果说平时医院的急救资源可基本满足需求的话,到了严寒酷暑、气温骤变等急救高峰时段,密集的急诊需求就让三级医院有些应接不暇了。

  “急诊依托的是整个医院,病人诊断后再转移到相应的专科病房。对于三级医院来说,本来就是一床难求。如果大量急诊病人晚上入院,其他病人不可能办理出院手续,因此就会造成积压。”孙湛说。(施捷 金恒)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