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政府抽查难保食品安全 企业责任不能被漏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仅靠政府抽查难保食品安全 企业责任不能被漏检
2010年02月23日 10:4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时整治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时候,下了那么大力度,现在部分地方又出现了,光靠监管部门抽检,能杜绝吗?”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韩冰

  2月9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会上强调,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重点治理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进出口、禽畜屠宰、餐饮消费、保健食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即将集中展开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在食品行业引发热议。“企业应该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出了问题,首先要追究企业的责任,这是无可非议的。如何做到让企业明白哪些合法、哪些违法,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安利中国技术总监许洪民2月10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保健食品行业目前存在的掺假掺杂、夸大宣传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保健食品行业情况复杂,部分企业缺乏自律,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获取利益造成的。

  彻查“问题奶粉”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是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设立的。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有15个部门参加,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同时,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李克强指出,一是落实企业和政府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监督指导。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加强基础工作。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健全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健全风险评估、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三是强化行政执法。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他强调,对近期发现的使用和销售“问题奶粉”的违法犯罪案件,要彻底追查,对“问题奶粉”要全部销毁,对不法分子要予以严惩。

  “消费者谈到食品,好像都是不安全的,这是不正确的。”许洪民说,“据我们了解,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形势还是不错的,绝大多数企业还是比较守法的。”

  许洪民介绍道,在媒体上曝光的诸多食品安全事件是导致公众对国内食品安全担忧的主要原因。“例如阜阳奶粉、三聚氰胺问题奶粉,还有苏丹红、多宝鱼等重大食品不安全事件以及诸如食品污染、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现象的出现,是造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媒体对这类事件的过度渲染或片面报道,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心目中‘食品安全让人担忧’的印象。”

  许洪民说,食品安全事件确实存在。阜阳奶粉事件对婴幼儿造成的危害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不仅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我国奶制品摄入量本来就不足,而这些事件的出现,对我国整个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对这些问题,应该加大惩处力度,及时监管违法行为。”

  “对保健食品而言,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企业本身的诚信问题,比如保健食品企业是否按照审批内容及要求生产产品、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宣传产品功效,是否夸大宣传,是否掺杂了违禁的成分等。”

  什么是真正的“保健食品”

  许洪民认为,保健食品行业要在消费者中建立信任,必须做到两个方面:

  首先,保健食品必须安全。这是企业发展,并给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的前提条件。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不同,普通食品旨在为消费者提供能量和必要的营养,而保健食品是提供一定的保健功能。无论产品本身是否优质、值得信赖,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安全。

  其次是高的品质。产品的优良品质,主要体现在产品功效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为目的,而是通过调节身体机能或减少疾病的风险性,来实现一定的保健作用。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对内要靠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一系列保障产品品质的制度,对外要信守企业对消费者作出的承诺。

  “保健食品不同于普通食品、药品。在我看来,食品和药品都是被动消费品,食品总要吃,生病还是要看医生、吃药。而保健食品不同,是一种补充食品,是在必须消费之外的,可以有它,也可以不要它,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没有保健作用。消费者为什么要花钱买一个对身体没什么好处的产品呢?如果产品没有保健作用,即使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无法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国内不少保健食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一开始通过广告宣传,企业发展起来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导致品牌从市场上消失。保健食品的功效、性价比,消费者都会慢慢体验。”

  在许洪民看来,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本身存在产品掺假掺杂、夸大宣传的现象。“据了解,通过审批的产品,有部分并没有完全按照审批时的要求进行生产、销售。”

  其次,公众难以辨别什么是真正的“保健食品”。市场上存在大量没有被政府批准的产品,使用了保健食品的原料,甚至使用了保健食品都不允许使用的成分,进行类似保健食品的宣传,甚至超过保健食品范畴的宣传。这些产品并没有经过审批,不受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

  仅依赖政府抽检,保证产品安全难以做到

  “国家新近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许洪民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食品行业的监管非常复杂,甚至超过药品行业。”

  许洪民说,早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涉及到6~8个部委,各个部委都可以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行业内诸多的“标准化委员会”,也推出了很多“推荐性标准”。如何把这些部门规章和标准有效地协调和统一起来,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非常重要。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这相当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宪法。”许洪民说,“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围绕着《食品安全法》应该形成一个‘网’,随着不同问题的出现,这个‘网’越织越密,逐渐形成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

  他建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时候,应该慎之又慎,用充足的时间,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当出现了问题,需要和监管部门沟通时,往往发现部分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很不到位。政府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执法者在第一时间能够完全理解法律法规的真正内涵和目的,这才能做到有效监管。

  许洪民认为,为保护消费者利益,政府对保健食品进行抽样检测,会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产品本身的复杂性,简单的抽检有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事倍功半。“当时整治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时候,下了那么大力度,现在部分地方又出现了,光靠监管部门抽检,能杜绝吗?”

  他建议,应该制定完整的制度,把食品安全的重要责任落实到企业头上去。要让企业提供品质保证的一系列文件资料,这样,“不法企业很难做到每批产品都造假。监管部门完全可以通过资料审查,来了解市场上任何批次产品的生产、检验、销售等相关信息,监管效果比现在的产品抽检方法会好很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