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探路大病救助报道引反响 网友吁发行彩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河南:探路大病救助报道引反响 网友吁发行彩票
2010年04月20日 08:53 来源:河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12日至14日,《河南日报》连续3天推出《探路大病救助》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大河网大河论坛,网友发言热烈,一方面企盼大病救助机制早日形成,一方面为大病救助制度献计献策。4月16日,焦点网谈编辑部又邀请了有关嘉宾,和网友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需求的增长,大病救助机制的形成已初步具备条件。

  网聚观点

  网友:国家已经具备实力,建立“大病救助”制度成为可能

  网友:借鉴体彩、福彩经验,发行大病救助彩票?

  大河网网友“晓焕”:《河南日报》最近推出的“探路大病救助”系列报道,很触动人心。是啊,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医药费还能承受;若是大病,对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劫难。

  大河网网友“爱嵩山”:过去一听到白血病、尿毒症等大病,很多人选择了放弃治疗;即便有幸能得到治疗的,也是极少数;而他们的资金来源大多是靠社会慈善捐款,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杯水车薪。建立大病救助制度,让更多大病患者得到救治,是惠及民生的大事。

  大河网网友“林雪”:仅靠一次次捐款怎么行啊?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建立大病救助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希望能尽快建立。

  大河网网友“高人”:建立和谐社会,共建和谐家园,呼吁政府从这些惠及民生的事情做起。

  网友:借鉴体彩、福彩经验,发行大病救助彩票?

  大河网网友“freefishshan”:普通家庭真的需要通过风险转移来增加保障,防止家庭正常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打得支离破碎。社保只是最基本的保障,是“保”而不“包”。要想保障健全,是需要商业保险来补充的,建议大家还是提前做好准备,比如买大病医疗保险,让自己和家人增加一些保障。

  大河网网友“一品之晓”:建议单独设计、发行大病救助彩票,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救助大病患者。现在福彩、体彩的彩票发行收入,动辄上千万,甚至几个亿。如果能设计一个大病救助专项彩票,同时借鉴义务献血的奖励办法,让人们既可有机会中奖,又可凭借彩票在大病危难时获得相应的救助,会更有吸引力。

  嘉宾网谈

  时间:4月16日10时30分

  地点:大河网视频直播间

  嘉宾: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   张占仓

  河南日报总编辑助理   高李丽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血液病专家 宋永平

  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刘丹阳的父亲     刘伦山

  主持人:时文静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宋永平:

  痛心,70%的白血病患者放弃治疗

  主持人:从您行医那么多年的经历来看,像刘丹阳这样的患者多吗?

  嘉宾宋永平:刘丹阳应该是很多大病患者当中,很典型的一个代表。他们家人就算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治病,而最后的结果,其实还是个未知数。我从 1988年到2000年,曾经做过60多例骨髓移植。这些患者当中,只有10%的家庭自己拿得起钱。其他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像丹阳爸爸这样,四处写求助信,求媒体,求政府,求亲朋好友等等,通过各种途径来筹钱的。还有30%的家庭是靠亲朋好友凑钱。这是单从坚持到骨髓移植的这一部分病人来说的。还有很多病人,连前期的化疗都做不起。我们做过大致的统计,有70%的白血病患者,在确诊之后,根本就没有在医院住院,或是在医院住一两个月,化疗做两个疗程,之后就放弃了。

  主持人:当您看到那些因为缺钱不得不放弃治疗的患者的时候,是不是也觉得非常痛心?

  嘉宾宋永平:是的。我记得前几年,有一个河南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学医的,得了急性白血病。他老家是中牟农村的,特别困难。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家人实在拿不出钱来了,就让他出院。他平时叫我老师,临走的时候,他不停地问我:“老师,我还有救吗?我还能治吗?”其实他的病是可以治愈的,只要坚持治疗。后来听说,他回家之后一个多月就去世了。这件事情,让我觉得非常痛心。像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很多。

  主持人:您是说,很多白血病患者只要坚持治疗的话,是可以治愈的。

  嘉宾宋永平:对。随着医学的发展,像白血病这种过去说的“不治之症”,经过科学的治疗,有70%的病人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我们医院就有很多治愈的例子,他们病愈之后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大病救助是一个多方面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医院的角度来讲,我们一方面希望给病人提供更科学、更经济的诊断和治疗服务。也希望在全社会普及更多的医学知识。

  患者刘丹阳的父亲刘伦山:

  我现在已是欲治无力,欲罢不忍

  主持人:刘丹阳现在的身体和治疗情况怎么样?

  嘉宾刘伦山:我儿子刘丹阳去年3月被确诊为淋巴瘤白血病,一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目前已花费26万多元,其中有15万多元都是借的外债。紧接着还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现在骨髓源已经找到,但需要50多万元的费用。没有钱,手术就没法做。我也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每每看到孩子那强烈的求生欲望,作为父亲,我发誓,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救孩子的命!我也曾一次次地找有关领导,一次次地给各级政府、慈善机构、企业、媒体写求助信,但收效甚微。作为父亲,没有钱给孩子治病救命,我非常自责内疚。现在,我是欲治无力,欲罢不忍,真是走投无路了。凭我们家人的力量,根本没法凑出那么多钱给孩子看病。

  主持人:您对大病救助制度有什么想法和盼望?

  嘉宾刘伦山:我的想法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救助为辅,患者个人承担一部分。政府投入占60%,社会救助部分占10%到20%,个人承担20% 到30%。政府投入方面,希望政府机关按适当比例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使其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希望政府提高大病救助的报销比例,或是设立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金,对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等给予专项救助。在社会救助方面,希望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设立特殊疾病救助金,帮助大病患者;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单位可以设立重大疾病救助金,职工适当缴费。另外,希望医院开辟生命绿色通道,先入院、先治疗,允许患者先交1/3或一半费用。总之不能因为钱的问题耽误病人治病救命。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

  大病救助,政府已经进入操作层面

  主持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病救助制度应该是什么样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嘉宾张占仓:在解决看病难特别是大病就医难的问题上,政府已经进入了操作层面。建议参照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建立大病救助制度。一是政府应该是主体,应拿出专项财政资金进行救助;二是依靠社会力量,比如爱心企业、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等的捐助,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大病救助;三是通过商业途径,比如购买大病医疗商业保险等,来募集专项的大病救助资金;四是依靠家庭的力量,个人负担一部分医疗费用,这样形成政府、社会、商业保险,加上家庭共同组成大病救助体系,使70%左右的大病患者能够在制度内解决;30%通过特殊途径比如商业的大病医疗保险来解决看病问题。

  主持人:有网友建议发行“大病救助彩票”,建立慈善回报机制、喝彩机制,对此,您怎么看?

  嘉宾张占仓:网友的提议很好,也提供了一个募集社会资金、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做慈善的新思路,这对培养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会有一定帮助和促进,但前提是要符合相关政策和规定,需要严密的论证和制度设计。

  河南日报总编辑助理高李丽:

  眼看花样的生命凋谢,谁都无法漠视

  主持人:能否谈谈《河南日报》“探路大病救助”系列报道是怎样策划、出炉的?

  嘉宾高李丽:这组报道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因为家里亲人有大病住进医院,接触到这些特殊的人群,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大病家庭的不堪重负。报道中提到的薛培艺、刘丹阳都是家人住院时的病友,他们的笑声和哭声,在我心里一直挥之不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政府动用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财力,去拯救埋在地底下的人们;现在,因为缺钱,这些花朵一样的生命眼看凋谢,我想不仅是我,很多人都无法漠视。这算是策划的起因吧。后来向报社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主持人:《河南日报》用三个整版来做这样的民生话题,其目的、意义是什么?

  嘉宾高李丽:《河南日报》一直致力于民生报道,并十分希望在深度民生报道上有所突破。大病救助这个主题,既民生又高端,特别有利于发挥《河南日报》思想和队伍的优势。这个策划从想法产生,到方案制订,到实施采访,到版面设计和刊发,包括今天焦点网谈的访谈,都是集体思想解放的产物。换句话说,这也是我们报业人关注民生、惠及民生做出的真诚努力。

  《河南日报》用三个整版的规模,做一个民生主题新闻,这还是第一次。第一,我们希望通过案例的报道,反映民生的渴望和呼唤。第二,通过对小黄冠事件的追问,正视体制欠缺;第三,集中民心民智,敞开话语通道。现在看来,这些目的基本都达到了。通过关注和探讨,探索引导大家在制度建设的框架里深入思考,并在制度设计上有初步探索。这组报道社会反响强烈,出乎意料。报社有位司机给我发短信说,感谢你们为平民百姓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这不是一个刘丹阳、薛培艺的事,而是与所有人都有关系的大事。

  主持人:这组报道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嘉宾高李丽:让我触动最大的是,作为党报,敢于并能够从制度设计的层面,触及民生大题,折射出了社会进步。北京一位志愿者对我们采访的记者说,过去采访慈善,都是我想深谈,媒体不愿深问。没想到河南一个地方媒体,能想得这么深,让人很感动也很惊喜。

  相关链接

  他们已经离去

  ●2005年10月16日,河南信阳3岁白血病患儿小黄冠被父亲遗弃在医院中。此事被媒体报道后,郑州市掀起了一阵铺天盖地的爱心热潮。短短一年内,郑州市民给小黄冠捐了近30万元的医疗费,并帮助他成功接受了脐血移植,但小黄冠还是离开了我们。

  ●2007年年初,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当代孝子张尚昀等6位河南勇士集体倡议,呼吁网友向白血病少年壮壮伸出援助之手,但最终也没能挽留住壮壮的生命。

  ●2005年年初,身患白血病的郑州大学学生张玉恒牵动了大河论坛众多网友的心。爱心为生命接力,他终于成功地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却在不久后被病魔吞噬了生命。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