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并非全因前列腺 盲目“定罪”延误治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男性不育并非全因前列腺 盲目“定罪”延误治疗
2009年10月29日 14:25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男性不育者数量呈上升趋势的消息近来不断见诸于各媒体,公认的外因包括环境污染、生活方式不正确等,但似乎公众社会认识度还不够,仍还存在误区,事关生命的延续,10月28日是一年一度的“男性健康日”,我们特别邀请专家予以正确引导。

  10个人9个人成前列腺炎

  建议:没有明显症状,检查出支原体阳性也不必过分关注

  谈到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广东省计划生育科研所、广东省人类精子库主任医师唐立新介绍说,不少人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首要就是生殖道感染问题。一些医疗机构为了盈利夸大渲染前列腺炎对不育的影响,十个人进去有九个人被说成是前列腺炎,要重视治疗。“原本没有任何症状,却被检查出呈阳性”,唐立新说,这样把男性患者的不育问题都归罪于前列腺疾病,会使真正的因素被忽略,从而影响正规治疗。

  谈到某些医疗机构和医生夸大前列腺炎的危害,某民营医院一男科主任提出所谓“阳痿、不育、癌症三步曲”,即首先说前列腺炎直接导致性功能下降,然后说会影响生育能力,最后说严重的会导致前列腺癌。有的广告甚至称“50%以上的男性不育症是因前列腺疾病引起的”,将“前列腺疾病”和“性功能障碍”直接画等号。唐立新强调说,这种提法容易给人造成恐慌,把前列腺炎当成性病是错误的。

  唐立新介绍,通常检查为支原体阳性的占男性人群比例是20%-30%,但只要没有明显症状,例如尿急、尿痛等,就不应过分关注该问题。此外有些医院治疗前列腺炎,又是输液又是尿道治疗,花的钱少则上千,多则上万,实际上,有的问题在正规医院花几百元就能治好。

  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太早手术影响生育

  建议:没到生育年龄不要随便手术

  精索静脉曲张也是影响不育的一个常见因素,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的影响可导致精子生成障碍,但绝不像一些广告宣传说的那样“有不可避免的致不育因素”。

  记者在一民营医疗机构的质量技术宣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既往认为对轻度精索静脉曲张,无症状又不影响生育时可不处理。但随着近年对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的研究,认为亚临床型亦会造成对睾丸功能的影响,因此也应积极治疗。伴有不育或精液异常者不论有无症状均应手术治疗。对于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病人,也主张尽早手术,因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睾丸功能的损害越严重。”

  由于解剖结构上的特点,以及男性生理发育等诸因素,精索静脉血管容易瘀血扩张,形成蚯蚓状的静脉团,这就叫作精索静脉曲张。专家表示,精索静脉曲张虽在青春发育期的不少见,但发病率也不高,绝大多数青少年不必过分担忧,有大约一半的青少年患者可自愈,而且也并非患有该病就一定会影响生育,实际上生育力受影响的仅为该病患者的一小部分。

  唐立新说,青少年还处在发育期,就宣传要尽早手术防不育,这是严重误导。同时他提醒,凡是看到使用绝对化语言说某某病症导致不育、某某技术治愈不育的,患者都要警惕。

  链接

  男性不育要做哪些检查?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研所主任医师唐立新介绍,在2000年本所进行的一项针对全省2万例家庭的抽样调查发现,有14.7%的家庭有不育不孕的情况。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污染、生活方式不合理都可造成男性不育,例如男性穿紧身裤、常常泡温泉洗桑拿等。具体何种因素,要通过检查了解,这样才能对症治疗,盲目吃药不能解决问题,药物只能起辅助作用。

  男性不育症的检查与诊断方法一般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精液检查、内分泌检查、免疫学检查、染色体检查、X线检查、睾丸活组织检查、精液的生化检查及其他检查等,通过以上各项男性不育的临床和实验室评估,然后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男性不育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类。

  1.精液分析:唐立新说,这是衡量男性生育力最重要也是最客观的方法。具体共有4个项目,包括精液常规分析、精子形态学检查、精子功能检测、精子宫颈粘液相互试验。如果检查发现异常,应在短期内再重复检查,进一步确认。

  2.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这主要是针对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以评估生精功能。

  3.染色体分析及相关遗传学检查。

  4.B超、输精管道造影检查。

  5.睾丸组织活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检验科主任王连唐介绍,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各级生精细胞是否有、成熟的精子数量、精子活力。发现的问题大概有:睾丸中没有成熟精子;精子量稍微减少;精子量再减少;接近正常。这其中“精子量稍微减少”的情况较多见。而前两种问题严重的,通常建议进行人工受精做试管婴儿。(李劼)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