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员打破常规寻找艾滋病疫苗研发新途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美研究人员打破常规寻找艾滋病疫苗研发新途径
2009年05月19日 10:52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来自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5月17日称,他们绕过常规途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并成功使猕猴对一种与艾滋病病毒极为相似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产生了免疫。该成果为人类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希望。相关研究当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网络版上。

  负责该研究的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首席科学家菲利普•约翰逊博士称,过去研制艾滋病疫苗的尝试大多集中于使用一种物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以期消灭病毒,防止感染。然而临床试验的结果并不乐观,正如人体自身不能产生有效反应来防止艾滋病感染一样,艾滋病疫苗也无法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

  菲利普•约翰逊博士和他的研究伙伴、俄亥俄全美儿童医院的病毒学家里德•克拉克博士经过十余年的摸索,采取了跨越式战略,绕过了先前研究所关注的天然免疫系统反应,另辟蹊径,采用基因转移技术,达到防止感染艾滋病的目的。

  该研究分为两个过程:在第一阶段,研究人员首先创建一种被称之为附着性免疫蛋白(im鄄munoadhesins)的类抗体蛋白,这种蛋白将起到绑定SIV并阻断其感染健康细胞的作用。在证实其能够有效防止SIV感染后,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置入另一种中转病毒。他们选取了一种被称为腺群病毒(AAV)的病毒作为携带该类抗体蛋白的中转病毒,因为它能有效地插入DNA中,也容易进入猕猴细胞和人体细胞。

  在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将携带类抗体蛋白的腺群病毒注射入猕猴肌肉,这样植入的基因就会制造出附着性免疫蛋白,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1个月后,再对接受过免疫的猕猴注入能导致猕猴艾滋病的SIV病毒。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接受过疫苗注射的猕猴都对SIV感染产生了免疫,所有猕猴均未出现艾滋病症状。实验一年后,在接受过免疫的猕猴血液中还存有较高浓度的类SIV抗体。而对照组中,未进行免疫的猕猴则均被SIV感染,且三分之二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约翰逊博士指出,这种方法还可用于疟疾等传染病的防治。而要想使该方法成为防止人类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还需对抗HIV分子,包括人类单克隆抗体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编辑:王赛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