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见证北京医保历程:能看敢看是最大变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老北京"见证北京医保历程:能看敢看是最大变化
2009年08月28日 13:47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三联单岁月: 一人看病全家吃药

  沈玉是新街口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20年前,她从安徽来京嫁给老杨。老杨的父亲早逝,母亲没工作,一家人挤在一间12平方米的平房里。

  老杨1972年参加工作,一直在街道工厂。钱虽不多,但能享受“正式”职工才能享受的公费医疗。每次去看病,先去单位卫生室取“三联单”,单子每一联都写着姓名、性别、年龄、职务等信息,卫生室的大夫在每一联盖上单位的“红戳”,撕下一联留底,职工看完病,大夫也会撕下一联,然后医院直接找单位结账。

  没几年,三联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正式工”看病仍是公家掏钱,只是需要自己先垫上钱,然后去单位报销。于是,借用亲戚朋友甚至邻居中“公家人”的名字,一人看病,全家吃药,在当时成了公开的秘密。医生也心照不宣,有时在开药方前还会体贴地问一句:“开谁的名儿?”

  老杨是个老实人,不让家人冒他的名字看病。仗着年轻身体好,一家人还真是很少去医院,有个头疼脑热的随便吃点药就“扛”过去了。家里的药多数是老杨看病吃剩下的,不多,用白色的小纸袋装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老杨所在的街道工厂效益日渐下滑,企业周转不开,公费医疗报销开始出现拖欠。

  屋漏偏逢连阴雨。1996年的一天,4岁的儿子突发高烧,夫妇二人连夜把孩子送进北大医院,是肺炎,得住院。两口子从银行里把存了多年的钱取出来,交了押金。那时,沈玉还是临时工,老杨的单位不景气,两边都无法承担孩子的医药费。可这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无奈,沈玉硬着头皮敲开邻居家的门,请他们帮忙。好心的邻居同意将名字“转借”给孩子。

  (背景: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主要是通过政府建立面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公费医疗制度和面向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

  蓝本时代:一年报一次

  1999年,沈玉在街道帮助下,结束了临时工生涯,成为一名公益岗位协管员。单位管上“五险一金”,她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医保报销凭证——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卡。患病凭卡到定点医院就诊,任选2至3家医院,每年度超过报销起付金额20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90%左右。

  但看病对这个家庭来说,仍是不小的花销。沈玉现在还记得,那年的一场重病花了1600多元,但就因未达到起付标准,最终一分钱没报回来。沈玉身边的3个同事抖机灵,“搭伙儿”看病,也就是看病时都用一个人的名字,这样一来凑够2000元起付线倒是容易了,但因为报多报少的问题,3个同事最后闹得很不愉快。

  2001年4月,北京构筑全民医保大幕拉开。沈玉一家,也不例外。

  过去,老杨仗着年轻身体好,很少去医院。2003年,街道组织免费体检,老杨一查,还真查出血压高、脑供血不足。从那时起,揣着医保“蓝本”上医院、看病吃药成了“家常便饭”。好在,从2003年到2007年老杨退休,医保报销起付标准从2000元、1500元再到1300元逐年下降,加上原单位的补充保险,现在1300元以上部分个人只负担15%。而且,除了4家定点医院,19家A类医院、中医医院和部分专科医院的部分科室,医保也都能报销。

  2007年9月,北京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又有大突破,覆盖到全市200万“一老一小”。沈玉80多岁的婆婆和15岁的儿子也有了“保护伞”。沈玉给婆婆上的大病医保,每年交300元钱,住院一年最高能报销7万元。儿子这边每年交50元钱,住院超过650元的医疗费能报70%,一年最高能报销17万元。

  (背景:2001年本市正式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医疗保障从单位保障制度向社会保险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转轨。)

  社保卡畅想:划卡实时结算

  去年,沈玉一家从12平方米的平房搬入了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一家人乐得合不拢嘴。

  这一年,家里还发生了一件让婆婆兴奋了好久的事:市政府出台了针对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的养老保障办法,70万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200元的福利养老金。30多年没工作、没收入的婆婆每月也有了“进项”。钱虽不多,但老人特别珍视:“现在家里的水费、电话费都是我交。”老人很骄傲,因为那是她“挣”的。

  婆婆虽说身体一直很硬朗,但上了岁数高血压等常见病也缠上身。老人很体谅孩子,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总说没事儿。前两年难受时,经常自己吃点药,偶尔去附近医院看病,但从来不取药,而是拿着药方去药店买,只为省些钱。为此,老人还特意让沈玉在药店办了张会员卡,买药能打折。

  今年初又有新政策出台:像婆婆这样的“一老”,也可以报销社区医院门诊费用了。起付标准200元,年度最高报销500元。春天换季时,老人觉得头晕,没再咬牙扛着,而是让沈玉带她奔了社区医院,输液花了300多元。老人说,等到年底一起报。看报纸上说,社保卡将在年内发放,可以解决1000多万人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的问题。到时候,不仅看病交费不用自己垫钱,而且全市1700多家医保定点医院随意选。以后看病会越来越方便,个人负担也在慢慢减轻。

  “有病了,能看,敢看,这是最大的变化。”沈玉说,再过几年,等自己退休时,也能拿到养老金了。这日子真是变得越来越好了。(背景:本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全覆盖。不仅本市职工、老人、孩子及劳动年龄内无业人员看病能报销,就连在本市工作的外埠城镇职工、农民工看病都有了保障。)(袁京)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