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兰州晚报:世界艾滋病日的性文明思考

2008年12月02日 17:28 来源:兰州晚报 发表评论

  昨天(12月1日)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笔者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上到中央领导,下到地方官员,都给予了艾滋病患者这一群体莫大的关爱,这也表明了政府对遏制艾滋病的决心,体现了一种关怀。但报道中的一些数据还是让我们感到有点心寒:我国艾滋病疫情呈不断上升趋势,值得警惕的是,经性接触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从1993年我省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艾滋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对艾滋病越来越重视,不仅对艾滋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而且还建立有效、便捷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模式等具体措施。可以说,政府从人力、财力方面均加大了投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艾滋病疫情的快速上升,但毋庸讳言,由于艾滋病疫情的地区分布差异大,艾滋病传播因素广泛存在,艾滋病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不够,以及性乱的存在等等原因,遏制艾滋病实属一道难题。

  众所周知,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血液和母婴。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目前在血液、吸毒和自由的性交易三方面似乎都没有管理好,尤其是性管理的疏漏给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提供了机会。从普遍存在的“卖淫嫖猖”到见怪不怪的一夜情,性权利的滥用正在一定范围内扩张。预防艾滋病并不只是政府的事,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全社会共同行动,提高大众性文明程度。记得两年前,中国性学会曾酝酿出台《中国公民性文明公约》。一个最忌讳公开谈论性的国度,竟然在全世界率先诞生性文明公约,着实让很多人诧异万分,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世界上最荒唐的“公约”。可是从目前我国防艾面临的严峻现实来看,性文明公约的出台不是没有道理。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文明的取得,要以性的文明为代价。真正要文明,不可能没有限制,针对人类来讲,性有两个属性,一个是自然属性,即性本能,另一个是社会属性,包括繁衍后代的需要,但前提是必须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也是建设性文明的主题。

  当然,建设性文明并不是对性的压抑、打击或者过度管制,这就需要有序的性管理。良好的性管理,是走向性文明的前提。比如免费发放安全套,再比如给孩子从小灌输健康的性教育。据说荷兰人6岁起就开始接受系统的性教育,所以,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这说明一个道理,只有性知识的普及,才有可能更深入、更有效的把性更文明地贯穿到每个人的思想中,才可能在全社会特别是高危人群中树立对人对己负责的性行为意识,从而减少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高危行为。(杨志彬)

编辑:朱博】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