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中国闪现闷居一族: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的?(图)

2008年03月31日 09: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资料图:有“宅男杀手”之称的dodolook 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这里特指的“宅”,源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的名词“御宅族”,专指过分沉迷于动画、漫画、游戏(统称 ACG,即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的人,他们当中很多人每月拿着丰厚的薪水,对昂贵的动漫游戏周边产品有强大的购买力,并有收藏癖好。纯粹足不出户,并不迷恋动漫的人只能称为“尼特族”。

  “广州出现‘御宅族’……专家担心他们成为隐蔽青年。”今年3月14日《南方都市报》上的相关报道引起众多网民讨论,很多人担心年轻的宅男宅女们沉溺网络,沟通能力退化。

  和日本“御宅族”的某些特点对比(如依赖网络、不想去上学或上班、极少出门、不喜欢接触陌生人、收藏癖、独身等),这些青年的行为方式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瘾、自闭、消极、啃老、不适应社会等问题,公众的担心不无道理。

  也有人对此提出抗议,“御宅族”专指喜爱动漫或以之为业的一群人,不是随便哪个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都叫“御宅族”。尽管争议不断,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宅男宅女”和“不喜欢出门的人”画上了等号。

  网络的普及成就了“宅”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记者通过询问身边的一些年轻人了解到,宅男宅女们很少甚至从不出现在酒吧、KTV、运动场、商业街等公共场所,大部分时间在家自娱自乐,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离不开住宅小区,他们也并不忌讳被人叫做宅男宅女。

  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宅”着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真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隐蔽?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4610人参与)显示,56.9%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

  你够不够“宅”?

  自称“六星级宅女”的小潘这样描述自己的每一天:

  起床,穿着睡衣面对电脑,不停按F5键刷新网页,然后打游戏、看电影、看漫画,一首歌能反复听一天。家里备有泡面和各种干粮,饿了就随便吃点。手机永远调成震动,电话一响或者有人敲门就神经紧张。QQ、MSN常年隐身或者干脆不上线,有时候突然想找人聊天,说两句话自己就先不耐烦地跑掉了。出行地点仅限于住所两公里以内的范围,到人多的地方就会觉得很累。“有时候,也想出门走走,但起床、化妆、梳洗打扮完了已经是下午了,就放弃了。”小潘对记者说,她是广州的一名大四学生,因为要写毕业论文所以一直待在家里。

  “六星级宅女”这一称谓,来自小潘在网上参与过的一个宅男宅女测试。她得到了六颗星的高分,评语是:在现实中与人交流会让你觉得麻烦,或感觉厌烦和压抑。网络对你来说逐渐不可取代,它会成为你逃避现实的一个避风港。“‘六星级’还不是最高分,有人得到过七颗星。”小潘补充说。

  29岁的蒋优是北京某公关公司职员,负责联系和接待客户,每天都加班至深夜,可他却戏称自己为“周末宅男”。“每逢周末,我就在家睡到自然醒,起床后上网闲逛,然后做饭、吃饭、看电影、洗衣服,可以一整天不出门。平时上班要与许多人打交道,周末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在家休息。”

  F4式的长发,土气的眼镜,偏胖,穿衬衣,背双肩包,耸肩(因经常坐在电脑前面所致),这是日本电影《电车男》里塑造的经典宅男形象。如今在我们身边,地铁里西装革履的白领很有可能就是一名周末宅男。

  乔楠是“宅男宅女交友会”QQ群的群主,管理着127名会员。他告诉记者,群里会员的真实身份包括待业青年、学生、银行职员、广告从业人员、自由设计师、教师、商人、程序员、翻译、媒体工作者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年龄大多在19~36岁之间,生活在城市,在家最常做的事就是上网、看电影、看书、打游戏。大家待在家里的时间最短为两天,最长三个月,有的是长期宅着,有的是平时上班周末才宅。每个人宅的程度都不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喜欢待在家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这是我们的口号,如果非要喊一句的话。”

  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的?

  谈到为什么不喜欢出门,小潘的语气有点无奈。“其实有时候也想出门走走,但是又感觉没什么地方可以去。商业街总是人山人海,公车、地铁上挤满了人。电影和书可以在家看,音乐可以在家听,就连运动也可以在家做做瑜伽。父母总是问我:‘每天在家能干什么?’我就反问他们:‘出门又能干什么?’他们也无话可说。”

  在宅男宅女聚集的网络社区中,有人这样描述自己变“宅”的过程:“从小就好静,不喜欢人多。独生子女一个,家人不放心我在外边跑,所以经常被关在家里。受家庭环境影响,对亲戚和朋友的感情不是特别强烈,交际圈子小,同学之间的联系毕业之后就断掉了。从中学开始,强迫自己积极与人沟通,完全没成效,受打击以后继续宅。宅的原因就是不想和外人交流。兴趣不一样,聊天也聊不到一起去。然后发现在网上比较轻松,还可以找到有相同爱好的人,习惯性地逃避了现实生活,于是就宅了。”

  常与各路宅人打交道的乔楠发现,大家不想出门的理由经常是天气不好、麻烦、失恋、失业、出门要花钱、放不下电脑、喜欢安静地做事、讨厌人多的地方、小时候的习惯等等。而乔楠的理由更直接:“我就是纯粹喜欢待在家里的感觉,十分舒适。”

  互联网的发展对宅男宅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次民调发现,58.5%的人认为宅男宅女的成因是过度依赖网络,而在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上,有26.4%的人认同“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无人能阻挡。”

  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仅比美国少50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网上娱乐、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网上订餐等名词已经不再新鲜,人们无须迈出家门,就能兼顾生活、娱乐和工作。

  不良习惯还是新生活方式?

  本次调查中,48.5%的人认为“宅”会让年轻人失去动力、活力,应该引起高度重视”,47.1%的人为宅男宅女们感到担忧,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专家建议,宅男宅女应该接受心理辅导。

  小潘的爸爸也为女儿的“宅女”生活发愁:“她每天回家就对着电脑上网,一天只吃一顿饭,爸妈说十句话她只回答一句,既不和同学玩也不出门。我们年轻的时候,周末约上几个同学去爬山、游泳,多充实。现在的孩子就喜欢整天待在家里,真怕他们憋出什么病来。”

  与此相对的是,有38.1%的调查参与者认为“这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别人无关。”32.4%的人认为“这是社会压力对青年造成的影响,可以理解。”一个“宅男博客”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宅,是一种生活状态。为他人浪费时间不值得,创造生活的乐趣在于你是引导潮流的领跑者!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做自己真正感受深刻的事情!

  宅男宅女们自娱自乐,父母却很少能容忍他们整天待在家里。在老一辈人眼里,每天按时出门上班的才叫工作,有空做做运动、逛逛街、和朋友打牌聊天才叫生活。而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足不出户就能办到,不再是必须出门的理由。

  在广大宅人经常流连忘返的网络论坛上,“怎样才能宅得让父母不说自己”成了热门话题。“最近一直在家宅,父母看不下去了,天天在我耳旁碎碎念(唠叨),真受不了。难道父母这辈人真的没有可能认同宅的生活吗?”

  调查中,有40.5%的人认为自己在40岁之前可能成为宅男宅女。参与本次调查的北京网友hobgoblin003说:“40 岁是个很好的分界点,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希望可以在40岁之前赚够一辈子的钱,提前退休,到海南或者别的风景好的城市买个宅子,然后去找个女朋友,开始宅男的生活。” (吴荇)

编辑:王赛特】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