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4)
2009年08月14日 08: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第三十四条 食品安全监督人员应及时将样品送达委托检验的机构,并支付相关检验费用。

  食品检验机构应根据检验目的和送检要求,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按时出具合法检验报告。

  第三十五条 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检验结果告知书之日起10日内,有权向组织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该项权利。

  复检工作应当选择有关部门共同公布的承担复检工作的食品检验机构完成。

  复检机构由复检申请人自行选择;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

  复检费用的承担依《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及变更情况、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实施重点监管。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形式和内容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

  第三十七条 对造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的餐饮服务经营者,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有投毒等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职责公布下列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一) 依法实施的餐饮服务行政许可;

  (二) 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抽检的结果;

  (三) 查处餐饮服务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情况;

  (四) 餐饮服务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情况;

  (五) 其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的,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查处:

  (一)擅自超越或者变更许可证核定的内容从事餐饮服务的;

  (二)《餐饮服务许可证》超过有效期限的;

  (三)餐饮服务经营者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经营类别、布局流程、主要卫生设施等发生改变,未向原发证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变更手续的;

  (四)转让、涂改、倒卖、出租、出借餐饮服务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使用《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的;

  (五)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十七条第一款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加工的食品;

  (二)经营含有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六)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

  (九)有关部门责令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编辑:吴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