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急救站成立一年关门过半 受困经费不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北京奥运急救站成立一年关门过半 受困经费不足
2009年08月29日 06:0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8月25日,设在王府井医院的奥运急救站———东华门急救站的玻璃门被锁着,外面停满了社会车辆。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08年奥运前设65家站点,编制、资金等制约正常运行;市急救中心称争取恢复

  --------------------------------------------------------------------------------

  www.thebeijingnews.com 来源: 发布时间: 2009-08-29 作者:林阿珍 朱开云

  - 关注焦点

  2008年奥运前,北京新建65个急救站。奥运时,北京急救呼叫满意率提高到99%以上。

  奥运结束后两个月,50多家急救站点陆续处于停滞。

  据记者走访,目前大约有20家奥运急救站处于运行状态,但大部分集中在郊区县。

  北京急救中心表示,争取采用增加人员聘用等多种方式,恢复奥运期间新增急救站和急救车的运转。

  昨日,王府井医院正门西侧,东华门120急救站,大门紧锁。

  东华门急救站是奥运前新增急救站的其中一家,俗称奥运急救站。

  它现在已经停运半年。

  奥运前,北京全市共新增了65个奥运急救站。据记者走访,目前已有超过一半停止运作。

  奥运急救呼叫满意率曾超99%

  北京市卫生局之前表示,65家奥运急救站开通运转后,城区四环内急救车从接到指令到赶赴现场的时间,可以缩短到10分钟内。

  北京急救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急救站点奥运期间“运行得非常好”。该中心网络科于海玲去年底介绍,当时北京急救呼叫“满意率”,提高到99%以上。

  日前,宣武区目前仅存的广外急救站相关负责人说,该急救站成立以后,急救车每天至少要跑4到5趟,“市民需求很大的。”

  奥运结束后两个月,有报道称65家奥运急救站,仍在运行的仅有10家左右,其他50多家已先后陷入停滞。

  目前,据记者走访,大约有20家奥运急救站处于运行状态,但大多集中在郊区县。

  奥运急救站员工大多已回原岗位

  宣武区广外急救站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当时奥运急救站的增设都采取了同一个模式。即由医院出医护人员和场地,急救中心提供车辆。

  据了解,这些急救站人员,奥运结束后绝大部分都回到了医院原工作岗位。

  通州卫生局一名部门负责人说,医院编制有限,“医院没人干活,钱还得照发。”

  广外急救站的相关负责人说,资金缺位是这些急救站不能存活的最重要原因。

  她举例说,奥运时急救车司机工资2550元,今年5月1日后工资骤降到不到1000元,热情自然下降。

  急救中心称争取恢复奥运急救站

  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张永利对媒体表示,奥运后,一些区县财政投入不足,缺少急救人员,辖区内新建急救站点难以维持运转的现状。

  通州卫生局一名部门负责人说,奥运时市财政拨款,奥运一停,市财政就让区财政给钱,但区里没那么多钱。

  市急救中心曾表示,争取多种方式,恢复奥运急救站。

  - 探访

  停运急救站———东城交道口急救站

  年初曾恢复 五一再关闭

  北京市第六医院门诊科的一名大夫介绍,他们医院根据上级指示,奥运前设立了交道口急救站,在奥运以后就关闭了。可能是因为有需求,今年年初又开了一段时间,急救站的效果还不错,基本每天都有活,但是5月1日以后,急救站又停了。

  该大夫介绍,这个急救站,除了车子是120方面出的以外,人员和场地都由第六医院抽调。急救站大夫和护士的工资都由医院自己出,120方面会发一些补助。急救站关闭以后,这些大夫和护士便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运行急救站———延庆千家店急救站

  设站挺方便 出车反应快

  作为郊区的延庆,在奥运前设立了7个急救站点,每个急救站点配备一辆急救车,现仍在运营。延庆分中心工作人员认为,急救站点的设立,“是挺了不起的一件事,方便多了,出车反应也快”。

  工作人员说,延庆千家店急救站是所有站点里最偏僻的一个。以往分中心单单是派车到千家店急救站这个位置,少则1个半小时,多则两个多小时,要是再往千家店山里头接病人,最远还需要2个多小时。现在有了急救站,至少可以节省1个多小时。

  - 点评

  应借奥运东风 扩大医疗设施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系教授宋文质认为,在奥运会这样的特殊情况,增加急救站点是应当的。奥运结束后,政府部门应该借这个机会,考虑周围人口,根据北京市情况,想办法适当保留。

  投入一部分力量把原有的医疗设施范围适当扩大,对老百姓还是有益的,是一种保障。“至于经费的问题,北京市都没钱,全国还有几家城市能有钱呢。”  

  财政投入不力 是政府不作为

  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委员熊悦安介绍,中国分级财政体制,造成“分灶吃饭”,使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区域差异。

  熊悦安说,急救站建设有基本标准的,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标准,财政给以必要投入。当地政府若不投入,或投入不力,就是政府不作为。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林阿珍 朱开云

  - 究因

  编制 医院借调非长久之计

  据了解,65个奥运急救站的医护人员,均是从17个区县医院借调而来。

  目前,这些急救站人员,奥运结束后绝大部分都回到了医院原岗位。

  “医院编制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再派人去急救站,对医院来说困难很大”,通州区卫生局一名部门负责人说。

  奥运结束后,北京市急救中心对媒体表示,要争取采用增加人员聘用等多种方式,恢复奥运期间新增急救站的运转。

  资金 区级财政叫苦难承担

  “奥运时,是市财政全额拨款,奥运一停,市财政就让区财政给钱,区里没有那么多钱”,通州卫生局一名部门负责人说,“说实话,急救站负担很重”。

  广外急救站大夫说,从运营中可以看到,市民对这块的需要还是很大的。120急救中心、市财政局、区财政局这些单位应该加大对这些急救站建设的资金投入。

  北京120一名内部人员也表示,资金问题不解决,吃亏的是老百姓。

  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张永利曾表示,奥运之后,一些区县财政由于投入不足,急救人员不足,造成了辖区内新建急救站点难以维持运转,目前很多区县急救站点仍缺乏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

  体制 非垂直管理调度不畅

  截至今年7月,市急救中心共设128个急救点。

  目前,北京城区有20多个急救站点接受急救中心直接指挥和管理,其余急救站及奥运急救站,受区县急救分中心管理和区县卫生部门管理。

  这种模式下,市急救中心无权对包括奥运急救站在内的其他站点直接调配,需要通过分中心协调。

  同样是抢救,都是听120统一调配。奥运急救站救护人员的待遇与120系统内不太一样。

  广外急救站相关负责人称,120急救系统的车子设备精良、空调等设施都很齐全,而配给急救站的车子却比较简陋,车子小,往往连空调都没有。120系统的车子一般配备担架工,他们却没有。120急救系统的医护人员有出车费,防暑降温费等,急救站的却什么也没有。

  据北京急救中心一位内部人士说,市急救中心想将一些区县急救分中心和其他急救站,纳入市急救中心直接管辖范围内。因为涉及各方利益,事情进展得比较艰难。

  【案例1】

  医院门口受伤 等不来急救车

  7月22日上午,一女子在协和医院附近被公交撞倒。拨120半个多小时后,急救车仍未到。公交人员借担架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多名网友称120反应太慢。

  急救中心人员称,根据GPS定位,就近派出新街口急救站所属车辆,但急救人员抵达后已不见伤者。

  记者发现,距离出事地点最近的急救站点为东华门急救站。网络地图显示,驾车从东华门急救站到达协和医院的距离为1.54公里,而从新街口急救站到达事发地点的距离为6.1公里。

  不过,作为奥运新增急救站之一的东华门急救站,早已关门。

  【案例2】

  3小时等来担架 超重男孩死亡

  8月13日,朝阳区19岁男孩宋腾高烧。家属拨打120求救,并告诉接线员儿子的体重300斤,希望派一辆配有好担架的车。

  11时30分,急救车开来,但没合适担架。下午1时,急救车带来脊柱板。宋腾被送到医院,下午6时死亡。

  北京市急救中心回应称,市急救与朝阳急救各为独立法人单位,其无法对朝阳急救进行有效监督。

【编辑:卢岩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