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甲流重症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肥胖是高危因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广西甲流重症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肥胖是高危因素
2009年11月13日 10:20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1月12日,自治区卫生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近期广西甲型流感的流行情况。目前全区共报告8例甲型流感重症病例,并于11月11日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专家表示,目前广西的甲型流感重症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如果患上流感后发烧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这就可能是甲型流感重症信号。

  两例重症患者已治愈出院

  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尤剑鹏介绍,截至11月11日,全区累计报告甲型流感确诊病例1648例,已治愈1179例,重症病例8例。桂林和来宾已经各有一例重症患者治愈出院。其余的重症病例分布为桂林2例、南宁1例、北海1例、钦州1例。11月11日,柳州市的一例重症病例因抢救无效死亡,是我区报告的首例死亡病例。

  死亡的患者是一名27岁的男性。自治区卫生厅高度重视患者的救治工作,11月3日患者转入定点医院的当晚,首批自治区专家赶赴柳州,会同该市专家一起对患者进行抢救。11月4日上午,自治区卫生厅派出第二批专家前往指导救治工作,并调集了最好的救治设备和药品,组织采集甲型流感康复者的抗体血浆进行治疗。抢救工作还得到了卫生部专家的电话指导。尽管各级专家全力抢救,终因患者病情危重,多器官功能衰竭,于11月11日下午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患者肥胖是高危因素

  11月12日,本报报道了柳州市出现首例甲流患者死亡病例的消息,这个消息引起了市民的高度关注。当天,记者接到了许多询问电话,市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这名年轻的患者为什么会由重症发展到死亡,专家破解其中的原因了吗?

  自治区甲型H1N1流感技术专家组组长、呼吸内科专家钟小宁教授介绍,这名患者在感染甲流之前并没有基础性疾病,但是患病后病情发展非常迅速,第一天入院,第二天就上了呼吸机,随后又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在这种情况下抢救起来非常困难。专家组为他制定了最积极的治疗方案,治疗措施也是及时的,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病情太重,病情发展太快。

  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患甲型流感而死亡,让人难免对其中的原因产生疑问。钟小宁教授说,目前甲流病毒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导致重症的原因也不明确。不过,分析广西这例死亡病例,还是能发现他个人身上存在着高危因素。据了解,这名患者身材较胖,体重约为100公斤。参照卫生部10月份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其中已经将肥胖者列为甲流的重症高危人群。

  青壮年要提高防病意识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病毒的攻击对象通常都是弱者。观察以往的季节性流感,感染者多为抵抗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儿童。可是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广西的甲流重症患者却以青壮年为主。实际上,全国乃至全球的情况也同样是如此。

  为什么甲流病毒容易感染青壮年?有专家推测,原因是1957年的流感大流行以后,流行的流感病毒都与甲流不同。而在1957年以前可能流行过类似本次甲流的病毒,所以一部分年纪大的人具有了免疫能力。也有专家认为,青壮年免疫功能敏感,受病毒侵犯后免疫细胞释放过多,破坏了身体平衡状态,造成更大伤害。

  钟小宁教授提醒,相比我国北方已经出现的大范围降温,广西的甲流流行高峰季节还没有来临,估计会在12月至春节前后达到高峰,因此有可能会出现更多重症病例。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对降低甲流死亡率很重要,这既需要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也需要公众增强防病意识。

  从现在开始,预防甲流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空气流通。如果出现了流感样症状,尤其是发烧超过两天不退或是感觉到呼吸困难,就有可能是甲型流感重症的早期信号,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

  相关链接:

  卫生部公布的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1.妊娠期妇女;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南国早报)(记者张若凡)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