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集团化”求解“公益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镇江:“集团化”求解“公益性”
2010年05月31日 14:1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积15年医保改革经验的镇江,在此次以“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为指向的改革中,选择走“集团化”之路,有着怎样的思考?

  2009年11月6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朱夫多了一个新身份——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总院长。

  组建医疗集团,是镇江2009年8月申报全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后的大动作。

  镇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长林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这标志着镇江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

  今年2月,镇江正式入选试点城市。其率先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之举,被认为是打响了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第一枪。

  镇江曾是中国医改的先锋。早在1995年,国务院就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启动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试点,史称“两江试点”。

  积15年医保改革经验的镇江,在此次以“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为指向的改革中,选择走“集团化”之路,有着怎样的思考?

  “集团化”之辩

  “集团化”一词,被认为太具“市场”的味道,很多地方避之唯恐不及。

  林枫强调:“集团化不是市场化,更不是去公立化,而是让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三提高、一降低’。”

  所谓“三提高、一降低”,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这是镇江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目标。

  林枫表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需要从改革目标和管理制度上体现。首先,医改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目标不能迷失;其次,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使医疗机构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才能真正体现公益性。“这需要政府对医院的绩效考核以公益性为指挥棒,医院对医生的考核也同样以公益性为准则,从而形成层层监督的有效机制。”

  林枫说,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医院进行公益性考核,并在考核中融入病人的满意度。“因为医院服务的优与劣,病人最有发言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医院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从而实现对病人利益最大限度的维护,有效减轻病人负担。”

  朱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公益性和看病完全不花钱是两回事,“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要义在于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在朱夫看来,即便以集团模式运作,公立医院的经营仍然要走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道路。公立医院改革也可以采取股份制方式,吸纳社会资本。而只有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通过适度竞争,才能促进医院产生降本增效的内在动力,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改的“升级版本”

  明晰改革思路后,2009年9月16日,《关于镇江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相关工作随即展开。

  “在镇江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主要任务中,组建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以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成员的两大医疗集团,成为重中之重。”

  林枫解释说,以医保体制改革为轴心的第一轮医改,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的效能已进入平台期,要想进一步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就需要打造医改的“升级版本”——以公立医院改革为主切口、以强化公益性服务的力度和覆盖范围为本质诉求。

  基于这一理念框架,镇江试图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并推动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

  2009年11月6日,镇江市将城区7家医院组建成两大医疗集团: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的江苏康复医疗集团、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龙头的江苏江滨医疗集团。

  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名下拥有镇江市第一、第二、第四人民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以及11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所涉医院此前受卫生局管理,联系相对紧密。

  江苏江滨医疗集团则由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牵头,与镇江市中医院、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9医院以托管或业务技术合作的形式,结成联合体,下辖7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两家集团的核心医院均为三甲医院,医疗资源平分秋色。”某主管领导向本刊评论道。

  本刊记者获悉,镇江公立医院“集团化”的模式,旨在破解管办分开、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医疗机构协作分工这3大难题。

  其设想是,按照集团章程,医疗机构投资主体为政府,管理主体为集团,实现管办分开;同时,将城区社区医院并入医疗集团,从而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与社区之间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