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15岁少年自杀未遂 专家:低自尊人格为引人注意

2008年11月19日 13:43 来源:成都晚报 发表评论

  15岁的张明(化名)曾多次离家出走,母亲黎女士一直不知道儿子到底是怎么想的,日前,她从儿子的班主任老师那里获悉,张明“觉得生活没意思,曾自杀过两次……”

  对儿子第一次觉得陌生和恐惧的母亲黎女士,近日和张明一起走进心理访谈室……

  心理事件

  不顺心 少年两度自杀

  11月2日,从学校回来后,张明低着下跟着父亲身后,黎女士见丈夫沉着脸,而儿子露出一丝怪笑,她推测张明一定在学校里又惹了什么事情。

  “出什么事了?”她问,但丈夫没回答,张明接过话来:“明天我不去上学了!”“明天周一,你为什么不去?”黎女士有些着急,但不管她怎么追问,张明就是不说话,低着头用刀弄着手指甲。看着漫不经心的张明,黎女士有些急,顺手拿起一旁的小木条就朝儿子手上打了过去。在母亲的打骂下,张明毛了:“你砍了我吧!”

  一直沉默的张父听了张明的话,毛了,走到张明跟前说:“把手机拿出来……”拿到手机后,取出手机卡,折断。父子俩发生了争吵,张父对张明吼了起来:“你怎么光着来,就怎么光着出去。”张父脱下张明的外套。黎女士刚想过去劝,张明就冲出了门,她跟着追了出去,却没有追到,反而把脚给崴了,痛了一晚。

  黎女士对记者说:“我们从不粗暴对待孩子,平时都是以沟通教育为主。那天是我一次对他动手。”那晚,张明没有回家,黎女士也没睡着。“想到他身上只有一元钱,又没穿外套,一定会受冷挨饿,心痛呀!”黎女士决定放下铺面生意去找儿子。

  11月3日,黎女士找到一个网吧,碰到张明曾经的小学同学,那个孩子辍学后每天就在这里扫地、吃住,空时上上网。黎女士很担心张明,“要是有一天他也过着这样不堪的生活,该怎么办哟!”于是,当天她连午饭都没有吃,直到凌晨五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11月4日,黎女士又问了张明的许多同学,还去了20多家网吧,但都没有找到张明。黎女士决定去学校看看,张明也不在学校。后来找到班主任老师,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儿子曾给老师发了条短信:“我曾经自杀过两次,生活没有意思……”

  离开学校后,在儿子自杀短信的触动下,黎女士找到儿子决心更坚定了:“今天不管怎么,都要找到我的孩子。”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黎女士在学校附近的一网吧找到了张明。看到张明的第一眼,她本来要训斥的话却没说出口,反倒眼泪夺眶而去。看见母亲哭了,张明也红了眼睛。母子俩抱在了一起。

  找到儿子后,黎女士的内心无法平静,她一直担心儿子自杀。“他真的自杀过吗?为什么他从来没有对我聊起过?”

  11月15日,张明向母亲坦然了两次自杀经历。

  还是在2007年,张明和父母争了两句,到晚上还觉得难受,于是在睡觉时,他胡乱吞下了十多颗治胃病的药丸。但一觉醒来,张明没有觉得身体有任何异样。

  今年9月,开学后,在学校里张明又遇到不顺心的事,结果又在晚上服下了不同类型的30多颗药。张明说,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他加了量,而且混着吃了。但结果还是没事。

  张明自杀的胆量渐渐大起来,他认为,自杀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两次自杀后,他还想过买安眠药去体验第三次自杀。第一次听到儿子的心里话,黎女士惊呆了。

  日前,黎女士心情十分复杂,她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话来形容第一次听到儿子说那些话。一方面,她很高兴张明愿意和她摆,但又很担心张明现在的心理状态。“要是接下来真有第三次,我该怎么办呀?”黎女士说。

  心理对话

  为了解开黎女士和张明的心结,心理专家与母子俩面对面做了交流。

  黎女士:我担心他的厌世心理越来越重

  记者:平时觉得张明消极吗?

  黎女士:我发现他手机屏幕待机语常常换,内容从“一切都是虚无的”到现在“虚脱何惧畏”,看来他对一切都不在乎,想选择一种虚脱的生活。现在,他休息时间很少,饭量也少,我很心痛。

  记者:平时你们怎么沟通?

  黎女士:他有时会和我聊天,但不多。他总觉得活着没意思,而且脾气越来越暴躁,比如有次很热,他冲出卧室狂吼:“你们都不开风扇!”然后,他打开风扇站了一下就进屋去了,关上门再也不出来。

  记者:儿子现在这种状况,你觉得最难解决的是什么?

  黎女士:我觉得儿子和父亲、老师之间的交流有困难。现在他父亲都不理他,我觉得这样不好,我担心他的厌世心理越来越重。

  张明:我不是真的要自杀,我恨老师

  记者:你怎么理解“虚脱何惧畏”?

  张明:我觉得就算面对很坏的状况也无所谓,也就是放弃生活。

  记者:为什么想到自杀?

  张明:自杀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周围的人都在说生活没意思。我不是真的要自杀,只是想自杀,好奇!

  记者:为什么想到把自杀的消息告诉老师?

  张明:我不想直接给父母说,不然他们会觉得更严重。我发短信给老师,一是觉得他肯定会当回事,但又不敢轻易怎么样;二是我想气气他。

  记者:为什么要气老师?

  张明:我恨他!他打过我,我在课堂上和喜欢的女同学传纸条被他发现后,他打我还说是对我好。

  记者:老师打你,你怎么想?

  张明:他打了就打了,我表面无所谓,但心里却很气,他对我不公平,太可恨了。

  张父:和孩子的关系有所缓和

  两天后,记者联系到了张明的父亲,他说:“这两天我和孩子的关系有所缓和。”他认为,是老师教育张明的方式伤了儿子的自尊。“我开导过娃娃,说老师的做法不对,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为了帮助张明尽快打开心结,他表示将积极配合心理辅导。

  老师:张明不尊重人

  记者与张明的班主任老师取得了联系,他承认曾动手打过张明。“当时张明很傲慢,不尊重人,一时冲动下打了他。”

  班主任老师表示,事后他深感后悔,愿意配合心理专家对张明进行心理辅导。

  专家说法

  低自尊人格 自杀是想引人注意

  心理专家韵梅:张明在家长和老师面前呈现出低自尊人格。自杀倾向是他从众、猎奇心理的表现,他并非想真的自杀,而是想借此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在成长过程中,张明有被人忽略的感受,而父母没有真正进入他的内心与他沟通、互动。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找不到精神支撑的张明,易接受消极情绪的影响。

  专家建议:张明要进行自我激励,去掉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同时,加强对学习意义和目标的重建。另外,父母对张明应多一些赞扬和肯定,发现和培养他的兴趣。

  心理名词 自卑情结

  这是年幼时在生活中感到自卑的结果。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把这一旧术语带入了现代词汇。对于每个人来说,如果从婴儿期开始就生活在一种卑下和依靠别人的状况中,而这种状况又是成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那么有自卑情结就不足为怪了。阿德勒从他的医生职业生涯伊始,就站在生理学的基础上阐述这种想法。随后他把这一理论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他特别强调,当成年时仍未战胜这种自卑感,它就会转化成病态。(刘静)

编辑:朱博】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