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政协委员建议推行“逐级转诊”缓解看病难

2008年03月14日 08:5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 推行“逐级转诊”缓解看病难

  本报讯 (记者 钱昊平)“吸引病人从大医院分流到社区,不是用嘴说就行的。”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冯世良认为,必须实行转诊制,从下往上逐级转诊,“但危重急诊不能实行转诊。”

  他说,中国有590万医务人员,实际忙的只有10%,都是大医院医生,资源分布不平衡,而转诊制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但强制不行。”冯世良说,病人必须要有去社区医院的愿望才行。

  冯世良认为,这样就要提高社区医院的医务水平,目前一时难以提高,就该让大医院的医生固定到社区医院坐诊,病人看到有名医当然会去看病,而且大医院名医还能指导社区医生的水平。

  但社区医院的医生也不能完全跟着名医在社区医院里学,必须让他们见世面,派出临床学习,因为那里的设备是社区医院里没有的,“但有一条,要哪来哪去,不能学会了就不回到社区了。”冯世良称。

  中央党校研究室经济学博士赵杰 社区医院应成为“健康管理者”

  本报讯 (记者 钱昊平)“吸引病人进社区,就要使社区医院不是生硬的、被动接纳病人的组织。”中央党校研究室经济学博士赵杰说,而应该使社区医院成为健康的管理者。

  “大医院医生总是一两句话就把病人打发了,因为他没有时间,也记不住病人的详细的病情。”赵杰称,但社区医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社区医院可以通过加强服务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保健作用,从功能上区别于大医院,“不是看疑难杂症的地方,而是健康的管理者。”

  “如果这块做好了,一般的病,病人当然愿意去社区。”赵杰说,社区医院要吸引病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认为,社区医院应该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供体,比如一个区的社区医院能资源共享,就像连锁超市一样,社区医院医生之间互有信息,病人可以通过社区医生的介绍找合适的医生,不要再是“病人找医生”。

  赵杰还认为,应该在报销制度上给予在社区医院就诊的病人更大的倾斜,更高的比例,社区医院本来药品就相对便宜,再给予更高的报销比例,“相信很多人有些小病就去社区去看了。”

  个案 人民医院在两社区探索“医疗服务共同体”

  58岁的苏凤翔大妈并不知道什么叫“共同体”,她只是觉得,一年前家门口开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家门口有了个挂念自己糖尿病状况的“大夫”,开药比以前便宜不少;万一有个大病,去人民医院看,可以直接从社区预约,不用再排队挂号了。

  2007年9月,人民医院尝试成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在北京市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全市、专家进社区‘坐诊’”的大潮中,这一尝试,仅仅是与展览路、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小范围”探索。

  社区医生由人民医院培训

  与北京市卫生局目前部署的大医院“一对一”支援社区不同,“共同体”中,人民医院的医生不会到社区去“出诊”,他们在医院内开出一间“社区患者诊室”;社区医生只有遇到疑难重症,才按照事先订立的转诊标准,通过网络预约或“绿色通道”,将重病患者送进人民医院。

  在连接社区和人民医院的信息交互平台上,点击任何一个社区上转患者的姓名,他(她)的健康档案、既往医疗记录都会详细显示,为今后的诊疗、用药和康复提供基础信息。

  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霍阳曾经负责诊治社区的转诊患者,他认为,“共同”的含义,是指在疾病的诊断和用药上,社区全科医生和人民医院专科医生的标准统一。

  目前,共同的诊断标准,涉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12种慢性疾病。通过理论教学、临床观摩查房,远程会诊等途径、由人民医院的专家负责培训社区医生。

  患者转诊无需排队

  除了患者信息的互通,人民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刘丽红介绍,这个信息平台还专门划拨了医院各科室的诊疗资源,专门提供给“共同体”覆盖的社区首诊患者。如果全科医生根据诊断标准,判断患者需要去大医院就诊、救治,就可以直接在网上预约专家号,患者根据预约时间前往人民医院,无需再排队挂号,就可直接获得专家诊疗。而此时,专家已经通过网络,了解到该患者的既往病情。“这样,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明显缩短。”

  本报记者 魏铭言

  问题 “健康档案”难建立

  目前,北京市2600个社区服务站正在全市各小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难题。

  由于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一时难以与大医院“齐肩”;多数居民,仍然囿于“生病”才找医生的传统观念;加上社区医生人手紧张,一个“家庭医生”团队,一天走遍社区,也只能建立五六份健康档案。

  北京市卫生局主管社区卫生的负责人坦言,目前,“健康档案”,“家庭医生”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近期目标是只覆盖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而人民医院实施的“医疗服务共同体”,从去年9月启动至今,其覆盖的两个社区23万居民中,每天大概只有5~10位,甚至更少的患者通过社区“全科医生”向人民医院转诊。

  “共同体”的主导者,西城区卫生局副局长陈新认为,建“共同体”是为了合理分流患者。但现在,这个探索只包括一家大医院和两个社区,在医保关系没有理顺,以及接受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还仅仅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现状下,分流患者的效果,还非常不明显。

  本报记者 魏铭言

编辑:王赛特】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