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儿科医生提醒:进入秋季谨防孩子得哮喘

2008年09月04日 15:08 来源:沈阳日报 发表评论

  名医档案  

  赵丽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主任。中国哮喘协会辽宁协作组委员、沈阳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沈阳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科学会委员、沈阳市五岁以下儿童及围产儿死亡专家评审组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3年,擅长腹泻、肺炎等各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尤其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治疗效显著。

  阅读提示: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形成后,气道反应性增高,当接触各种危险因素时,气道出现阻塞和气流受阻(由支气管收缩、黏液栓形成和炎症加重引起)。在秋季,儿童哮喘患者占儿科门诊量的7成以上,而很大一部分家长没有正确用药,使药品无法发挥功效,导致孩子入秋后开始喘息,有的甚至窒息休克。

  如何鉴别哮喘

  哮喘作为一种儿科常见病,它的诱发因素很多,屋内尘螨、动物皮毛、蟑螂、花粉、烟草烟雾、呼吸道感染、运动、剧烈情绪波动、化学刺激物,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β2受体阻断剂)都是儿童哮喘的高危物品。一般来说,如果哮喘患儿得到正规治疗,在孩子成年后,大部分不会再患上成人哮喘。

  赵丽华主任说,哮喘在临床上很容易鉴别。它主要表现为:

  1、频繁的喘息发作,多于每月1次;

  2、活动诱发咳嗽或喘息;

  3、咳嗽、尤其在夜间发生而没有病毒感染;

  4、3岁后仍有症状;

  5、症状在接触到上述的危险物品时加重;

  6、儿童的“感冒”反复地发展到肺部,或持续10天以上才恢复;

  7、症状在服用哮喘治疗药物后减轻。

  婴幼儿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湿疹厉害,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喘息。因为湿疹较重的孩子是哮喘儿童的高危人群。

  幼童诊断困难

  赵丽华主任说,并不是所有喘息的儿童都是哮喘,但5岁以后出现喘息的儿童多数是哮喘。对5岁及以下儿童,其哮喘的诊断非常困难。阶段性的喘息和咳嗽在非哮喘儿童也很常见,尤其在3岁以下儿童。孩子愈小,用其他疾病解释其反复喘息的可能性愈大。尤其在婴幼儿早期,慢性鼻窦炎、肺囊性纤维化、胃食管返流、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结核、先天性畸形导致胸腔内气道狭窄、异物吸入、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都会引起喘息。

  对于不能诊断哮喘又反复喘息的儿童也可以治疗,有效使用抗变态反应性炎症药物及支气管扩张剂,这样就能更好地缩短喘息发作的时间或减轻其程度。

  必须持续用药

  家中有了哮喘患儿,到底家长应该做些什么,赵主任说除了用药准确,正规治疗外,家长更要细心对待患有哮喘的孩子。

  首先,哮喘是一种必须持续用药的慢性病,儿童哮喘,家长要注意用药不能停顿,即使在哮喘不发作的情况下也并不代表已经治愈,还要继续用药。

  其次,识别危险因素,减少对其暴露。体力活动是哮喘发作的常见原因,但不应该避免锻炼,适当锻炼,特别是游泳可以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在剧烈运动前,为防止哮喘发作,可以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可预防症状的发生(也可选择抗白三烯类药物或色甘酸钠)。

  第三,3岁以上哮喘儿童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

  最后,家长应该理解“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的不同,并根据症状监测哮喘的控制状态。如有可能,5岁以上儿童使用风流速仪。如果有哮喘加重的征象,就要立即采取行动。

  赵丽华主任特别提醒家长,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已有的最有效的控制药物。但吸入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因为这类药物直接进入气道,可产生很强的治疗效果而全身性副作用很少。在使用一些气雾剂的时候,学龄前患儿一定要配合储雾罐进行深呼吸。有很多患儿因为没有将气雾剂吸入气道,导致药物无法发挥作用,疗效甚微。(尚志文 胡晓震)

编辑:朱博】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