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留学:哪些国家与专业受青睐(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高考后留学:哪些国家与专业受青睐(2)

2010年06月29日 15: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预测未来留学政策的走向与趋势

  针对热度不减的留学市场与高三毕业生留学现状,留学专家们就未来留学政策变化、发展趋势也作出了理性分析。

  2010年是赴美留学高峰年

  “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在与中国政府签署声明并明确指出2010年将继续扩大招收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同时,美国使馆也宣布,将为中国学生赴美签证提供更为快捷的服务。”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李浚向笔者表示,2010年将是国内学生选择留学美国的极好时机。利好的签证政策、4000多所院校的接纳能力,必将催生2010年成为留学美国的高峰年。

  赴澳大利亚留学政策稳定

  其优势英美难以逾越

  金吉列留学公司常务副总裁陈璐怡女士指出,对比诸多留学国家,一直以来澳大利亚留学政策相对稳定。而针对部分签证类型的中国风险审核等级,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因此,2010年澳大利亚留学将在各种热议中继续向前,并将迎来赴澳留学攻读综合性大学学士学位、就读私立中学的历史新高。此外,新技术移民政策和部分签证细则的微妙变化,也将影响留澳学生的群体结构。

  陈璐怡女士还说,澳大利亚一贯注重维护其教育质量并希望吸纳更多优质学生,其目的是期望这些学生在未来发挥更重大作用。澳大利亚的留学优势恰恰是美、英等国在短期内难以弥补和逾越的。因为一部分留学生学成回国之后,将对中澳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良好效用;而另一部分将移民澳大利亚,是最优质的移民,对于年轻、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优质劳动力,必将对澳大利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2010年英国申请签证将更加完善

  “自2010年2月起,原先递交赴英学生签证所必需的Visa Letter(即签证函)将完全被电子版的CAS(Confirmation of Acceptance for Studies,即录取确认函)所取代。”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李浚表示,“CAS类似于电子数据库,且有一个特定代码,节省寄送时间以及其方便、及时、更加准确的信息备受市场青睐。”此外,新的计点积分制第四层级(学生签证)顺利经历了2009年签证过渡阶段后,2010年的签证将会变得更为完善,赴英学生质量也将大幅提高。

  日本“30万留学生计划”

  助推签证率逐年上升

  日本政府推出的“30万留学生计划”的利好政策,将直接影响日本签证通过率出现直线攀升态势。金吉列留学公司常务副总裁陈璐怡女士指出,据日本语教育协会签证率的调查数据,申请2007年4月入学的中国留学生签证通过率不足50%,而自计划实施后,仅2008年10月及2009年4月入学的中国留学生签证通过率就达到了80%至85%左右,而2009年10月的签证通过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0%以上。2010年初,在日留学生总数是14万人,而从2010年至2020年,日本入国管理局只有对每批留学申请者都保持在80%以上签证批准率,方能在2020年完成“30万留学生计划”。

  加拿大新签证政策将降低资金门槛

  在资金担保方面,加拿大大使馆拟放松对其资金的来源审查,并取消“担保金必须提供12个月的存款历史”等硬性规定。取而代之的是付清第一年学费并存入加拿大银行10,000加元生活费(定息定期存款)的利好政策,而学生抵加后并可按月支取这笔费用。此利好政策将极大地满足了“资金足够但来源不清或资金不足但成绩优秀”等部分国内家长申请签证的需求。澳际教育集团加拿大留学事业部经理严婷婷表示,“未来赴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的选择面将会越来越宽,留学人数仍处于逐年攀升的态势。”但严婷婷还提醒,“中国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申请条件,才能与各国精英竞争赴加拿大顶尖大学的录取机率。”

  新西兰将成为留学目的国的“新兴贵族”

  北京关爱成长国际教育咨询中心留学总监崔婕女士,尽管自1999年便取消了每年对中国留学生的配额制度,但新西兰依旧没能成为中国留学大潮中的目的国。10余年之后,今非昔比: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宽松的签证政策、有力的监管制度、较低的入学门槛、每年5.5万个移民配额等优越条件,新西兰已经成为留学国家里的“新兴贵族”。此外,由于新西兰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十分频繁,这也决定了2010年留学新西兰将获得更大职业发展空间。(李瑶琴)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