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现十余座古墓 一三国砖室墓罕见(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广州发现十余座古墓 一三国砖室墓罕见(图)

2010年08月10日 08:5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宋代的银簪。 记者邱伟荣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其中一座三国砖室在广州很罕见 三国时期铜镜依然可映出人影

  文/记者任朝亮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近日从站前路广州车辆段工地发现十余座古墓,分属于南越国、东汉、三国、晋南朝、宋代和明清,其中一座三国砖室墓在广州地区非常罕见。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考古工作者共取得文物近100件,其中南越国青铜斧保存较好,三国时期铜镜虽然沉睡千年依然可以映出人影,宋代“宋元通宝”更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行的开国货币。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此地发现了唐宋时期的一口水井,这表明唐末至两宋时期,地处广州古城外西北郊的站前路一带已经有发达的村落了。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站前路和陈岗路交界处的广州车辆段工地。陈岗一带原为起伏较缓的一片小山冈,工地所在的正是山冈的东南坡。十几座古墓位于工地的西部,地势比周围又稍微高些,应为山坡坡脚。考古人员经过勘探施工断面,认为古时这里应有一条河自东北向西南穿过此地。

  记者看到,十几座墓地排列非常紧密,有的甚至相互叠压。

  晋南朝时期数量最多

  代号M12的古墓在这批墓葬中年代最久,据推测至晚也是南越国时期的,也有可能是战国晚期。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墓中出土了碗、小盒、青铜斧等。其中青铜斧保存完好,比较难得。

  十几座墓中,晋南朝时期的数量最多,但多数都被盗墓贼光顾过。晋南朝古墓的规模不等,大的长度超过10米,小的则不足5米,显示了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差异。由于区域狭窄,很多早期的古墓都被晚期的古墓覆盖或打破,可见古人一直视这里为风水宝地。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此地发现了唐宋时期的一口水井,这表明唐末两宋时期,地处广州古城外西北的站前路一带已经有发达的村落了。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