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摘》文章:中国人的说与不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中华文摘》文章:中国人的说与不说

2010年10月15日 13: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法清

  在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大家往往都不说破。而拿到台面上说的,又往往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假话。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我所住的城市里,那些发廊,那些洗浴中心,那些酒店里的桑拿部,他们是做什么的,普通市民都知道,但大家都不去说破它。在一个城市里,在哪里可以找到卖淫的小姐,那里是什么行情,小姐怎么样,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你见过我们的报纸、电视、领导、警察,说过这些事吗?没说过吧。

  第二个例子,云南“躲猫猫”事件,大家都知道,那一定是在监狱里被打死的。而且看守所那一套折磨嫌犯的手法,普通百姓也能说出几样。可是监狱方的说法,真是想像力极其丰富。业内人视而不见?还是麻木不仁?还是故意为之?

  即便不牵扯到利益,中国人也有含蓄的“美德”。比如打麻将赌博的地方的地方叫“茶馆”,女性性工作者叫“小姐”,酒店提供性服务叫“做保健”。好在中国公民已经很精了,大多数情况,他们都知道这些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也知道怎么应对这些事。

  挂羊头卖狗肉,一直都是中国人的特色。现在有一个词叫“潜规则”的,总结得很好。中国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两套,一套是显性的,摆在台面上的,可以说的,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另一套,就是“潜规则”了,这套规则实际上是统治中国人做事的真正游戏规则。大家都知道它,都在用它,但大家都不说破它。

  因为说破它,是要受惩罚的。中国人总是奖励说谎,而打击说真话的人。我在回忆,我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说谎的?当他不小心,做错了事,被我发现了,他会受到惩罚。而当他隐瞒过去了,他就不会受到惩罚。惩罚机制强化了说谎现象。也难怪,我们在起草公文会用“没发现”代替“没有”,在报道事故时用抢救的“感人”场面代替事故死亡人数。

  在中国,大家都在做的事,往往不说。而大家都说的,往往不做。

  在这种生存环境中,中国人都成了人精。中国人也自以为聪明绝顶,往往嘲笑欧洲人美国人的天真。比如前两年报道的中国人在英国用投币电话,在硬币上系一根绳,打过电话了再把硬币拉出来的事。中国人到卢浮宫参观,卢浮宫的门票是全天的。中途出来后,还可以再进去。中国人走马观花一到两个小时,就出来把门票再卖掉。

  中国人往往嘲笑老外的这种笨和天真,但其实中国人应该嘲笑的,是自己的“小”聪明。正是这些小聪明,不守规矩,图方便,走捷径,才使中国人没有了大的发展。

  中国人,应该算是不认得大小钱,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一类。

  (摘自《人物画报》)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彦宇】
    ----- 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