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中华文摘》文章:汽车一些不良反应的解决之道

2010年11月17日 1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黑子

  每个爱车的人不仅应该懂得如何驾驶好爱车,更应该给车健康绿色的养护,爱车才能拥有“绿色”生活。当车辆出现以下这些不良反应的时候,看看菁英们的做法,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车的保养与绿色环保之间的紧密关系。

  1.不良反应:车下有一滩莫名液体,且冷却液的液面高度下降了,一定是某个地方漏了!

  病情原因:通常情况下造成滴漏的原因是连接冷却液箱和发动机间的橡皮管有裂缝或出现鼓起现象。

  保养:车辆每行驶40000公里或两年须更换新的冷却液。变质的冷却液防锈品质会降低,从而导致散热器、管路、软管等部件的损坏。但我们很难通过目测判断冷却液是否变质,所以要定期更换冷却液,切莫等到出现故障再去修理。另外每2年须更换冷却风扇皮带。一般冷却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如果滴漏到地上会造成环境和空气污染,瑞士已经禁止乙二醇型冷却液的销售了,环保意识很强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一直使用丙二醇冷却液。

  2.不良反应:发动机点不着火了,这可真让人着急!

  病情原因:发动机的启动是靠电瓶的电流推动火花塞点火完成的,因而启动系统出现故障,很可能是由于电瓶生锈或者电瓶滴漏造成的。

  保养:每1~2个月要查看电瓶内的电瓶液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可添加蒸馏水至适当的高度。若是免维护的电瓶,则不可擅自加水。此外每年都要检查一下电瓶的正负端接点有无生锈或污浊的现象。如果有,要及时到4S店清除干净,以保持电路的畅通。如今有了电瓶修复业务,可延缓电瓶报废时间,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废弃电瓶对环境的污染。

  3.不良反应:怎么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油耗增加,喷嘴还堵塞了!

  病情原因:这很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未更换机油、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和油滤清器造成了油料燃烧不充分,发动机积碳增多等问题引起的。

  保养:机油、机油滤清器,每行驶约5000公里就要更换一次,空气滤清器和油滤清器每行驶10000公里时需要进行更换,否则空气、燃油和机油中的杂质会造成零件磨损和堵塞油路,从而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每一克汽油的浪费都是对地球的犯罪,更何况这种会造成常年汽油浪费的故障,一定勤查!

  4.不良反应:我的油泵怎么了?

  病情原因:加油时的不合理行为有可能造成油泵损坏。

  保养:尽量不要等燃油报警灯亮了再加油,否则会缩短油泵的使用寿命,存油太少或燃油耗尽都可能会烧毁油泵。如果常行驶于市区且加油比较方便则不必一次加满,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油浮及传感器失灵、油表失真并增加油耗,一般而言一次加上20~30升足已。

  5.不良反应:为什么尾气排放不合格?

  病情原因:三元催化净化器中的催化剂能将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要是催化剂失效的话,尾气就会超标了。

  保养:三元催化净化器正常的使用寿命可达十万公里以上,但是铅会破坏催化剂的活性,使其失效,因此不能使用含铅添加剂和清洁剂的汽油。每天首次起动发动机快速暖机时,若有水珠从排气管排出,则表明净化器中的催化剂尚未失效。

  6.不良反应:更换了三滤,可是仍然有引擎迟滞和加速不良的现象,还冒黑烟了!

  病情原因:这回是燃油系统的问题了,比如喷嘴、气门积碳。

  保养:汽车每行驶10000~15000公里时需清洗保养_次燃油系统,使用除水防锈的燃油系统清洗保护剂,清除系统内部的胶质和积碳,防止有害的腐蚀发生,避免并制止密封件和水箱的渗漏,还要彻底更换旧的冷却液。

  7.不良反应:清洁过燃油系统和三滤,但发动机还是动力不足,尾气有黑烟,油耗大!

  病情原因:很可能是空气过滤器的污浊阻碍了空气流通,使动力降低,耗油量增大。

  保养: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净化进入气缸内的空气,污浊的空气可能会使发动机性能衰竭。因此每行驶1000~2000公里就要检查空气滤器及其下端的软管是否有尘土或积水,如果有就要及时对其进行维护保养。而行驶10000公里或一年后则需更换空气过滤器。

  8.不良反应:蓄电池变得不稳定了!

  病情原因:电解液的非正常变化会影响蓄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保养:夏季行车,蓄电池会出现过充现象,电解液蒸发快,极板易损坏。因此,需要经常检查蓄电池的液面高度和电解液比重(电解液比重较冬季应小些),要经常向蓄电池加注蒸馏水;冬季尽量避免蓄电池完全放电,并注意电解液是否冻结。珍爱你的电池,一粒钮扣大的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它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用水总量;一节五号电池可使一平方米土壤绝产。

  (摘自《汽车养护网》)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彦宇】
    ----- 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