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之源--从皖企发展解读自主创新安徽模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创造力之源--从皖企发展解读自主创新安徽模式
2009年05月24日 20:26 来源:中安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安徽的自主创新,近年来引起国内媒体广泛报道,“自主创新安徽模式”颇受关注。在推进全省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安徽通过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跑企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使自主创新为全省的产业升级和科学发展发挥了支撑性作用。

  创新型皖企“由点到面”

  从1997年奇瑞汽车公司在滨江城市芜湖开工建设时,企业就为自己规划出了自主创新的路线图。通过10余年的自主创新发展,奇瑞逐步掌握了汽车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拥有发动机、变速箱和整车设计等100多项专利。去年7月,奇瑞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今年年初,“奇瑞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和“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研制”又一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安徽省在同一年度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重大突破。

  肩扛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奇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面对媒体表示:“通过自主创新,我们尝到了很大的甜头,完成了很多积累。奇瑞在国际市场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在迅速增加,这些都证明我们的产品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产品技术体系,参与全球竞争。”

  位于合肥市的江淮汽车集团,在8.2万平方米的第二总装厂,一辆辆拥有自主创新品牌、正等待下线的“宾悦”轿车在生产线上排成了长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为企业的发展平添了无尽的动力,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汽车工业的角度,尤其是轿车的角度来说,需要集成创新,也就是把世界上已经成熟的轿车技术结合中国本土的一些特点,运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变成我们的产品。同时,我们还和国外很多的研究机构一起合作,并培养出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

  代表语音合成技术世界最高水平的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十多年磨一剑,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拥有中文语音合成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牢牢把汉语的语音技术掌握在中国人手里。目前,科大讯飞已成为全国语音产业唯一的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是我国唯一以语音技术为产业化方向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是为数较少的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之一。

  奇瑞、江淮、科大讯飞只是安徽省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取得丰硕成果的代表。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安徽省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行业和企业亮点。在汽车工业方面,江淮汽车集团的完全自主产权轻卡、客车专用底盘和二次创新的瑞风商务车,技术含量高,企业连续14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材料工业方面,马钢集团率先建成我国第一条火车车轮轮箍生产线、第一条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第一条H型钢生产线。铜陵有色公司先后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51项,主产品阴极铜产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铜行业首位,现已成为世界大型铜精炼企业15强。在能源和化学工业方面,淮南矿业集团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安庆石化攻克“油改煤”技术难题,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煤气化工程。

  自主创新安徽模式凸显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表示,现在安徽已经形成了“五个一批”。比如说以奇瑞、江淮这一批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典型;以马钢、海螺、铜陵有色为代表的这一批传统工业的提升,节能减排的典型;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等等这样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

  一批批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也在迅速成长,正成为安徽省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如铜陵三佳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系列环境监测设备,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合肥美亚光电在新一代色选机上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仅能对食品中的蛋白质、糖分、淀粉、水分等成分进行在线无损分析,还可进一步对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产品占国内市场60%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合肥芯硕开发出高精度光刻机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提升了我国半导体设备产业的整体水平。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集中的合肥高新区为例,该区共有各类企业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迅速增长,安徽模式也迅速凸显。目前,安徽省工业企业出现了“五个60%以上的态势”,即65%的科技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84%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3%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这标志着安徽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

  “创新推动”围着企业“转”

  最新消息显示,合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6家安徽科技企业孵化器日前通过科技部审核,具备享受2009年度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条件。而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省6家国家级孵化器有在孵中小科技企业642家,累计毕业企业340家。近年来,安徽省孵化器发展迅速,特别是6家国家级孵化器在发展速度和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创新推动”围着企业“转”,政策的扶持,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环境,科技牵动作用在加大。近年来,安徽强力推进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性能金属材料、煤炭高效安全清洁生产及煤化工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拉动产业投资567亿元,企业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使一批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稳住阵脚,从容应对,持续发展。改革成果方面,省直12个厅局联手推进,500多家企业、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了资源进一步整合。

  皖企“创造力”的提升助推着安徽的科学发展。(夏胜为)

【编辑:魏恒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