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标唱歌台 新加坡华人移民感受异国"鬼节"(图)(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喊标唱歌台 新加坡华人移民感受异国"鬼节"(图)(3)
2009年09月02日 1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来自台湾的歌手皓皓觉得在歌台演唱很有满足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使歌台更丰富多元

  像小蔓这样的外来歌星在本地歌台越来越普遍,除中国外,也有来自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在迎合本地观众口味的同时外,他们也在表演中注入不一样的元素,使得本地歌台文化更丰富多元。

  情花歌台台主黄成财告诉该报,港台歌手多数只有在农历七月才到本地登台,马来西亚和中国歌手则较多是嫁到本地的永久居民或公民。他说,本土歌手人数太少,歌台需要引进更多外地新人才能应付,而他们在本地也相当受落,尤其是台湾歌星,他们除了懂得闽南语的优势外,也更舍得在服装造型上下本钱,让整个表演生色不少。

  来新两年多的台湾歌手皓皓(本名程世文,28岁)去年开始登台便迅速走红,今年转当歌台主持人,所到之处照旧吸引大批粉丝到场支持。他是在2007年到新加坡发展,加入全国职工总会俱乐部。

  他受访时说,台湾的歌台形式不太一样,主要是以中元宴席为主,歌手在台上表演只是一种余兴节目,“但这里的歌台是安排座位,而且这里的观众都是很认真来听你唱歌,很注重歌手的唱功,所以我们的压力也比较大。”

  但也因为如此,皓皓在新加坡登台的收获也更大。他说:“当初是抱着好玩和学习的心态开始唱歌台,后来觉得其实蛮好的,感受和以前在台湾不一样,因为在这里得到观众的积极回应,很有满足感,也有被尊重的感觉。”

  中元节和歌台的演变

  根据道教的说法,每年七月,玉皇大帝卸下圣职,将职权交给地官大帝。这时地狱门一开,孤魂野鬼都放出来,所以要拜各路孤魂,不使它们干扰及伤害阳间的人。这种观念的背后,是要人们积德植福,普施幽魂,也就是做阴间的功德。

  佛教则把这天称为盂兰盆会,纪念目莲救母,孝感动天的故事,是表扬孝道的节日。

  新加坡三清宫道教文化中心学术主任徐李颖博士来自西安,毕业自厦门大学,从事新加坡民俗研究,目前为永久居民。她在受访时指出,这个宗教节日在本地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成为“全民共欢”的时节,特别兴盛而且很有特色,除了祭祀亡魂外,还有喊标、中元会及歌台等活动,成为世俗人间一个很大的庆祝活动。

  她指出,新加坡早期华人来自各地,到了农历七月民间便组织起中元会,并以庙宇、巴刹、社区和街道等为中心,是一种凝聚人群的方式,大家团结在一起筹钱办活动。在建国初期,这些中元会也积极为兴建学校、联络所等喊标筹款。

  她说:“从中元会衍生而出的歌台文化,现在变成娱人的效果更强烈,但它的发展和新加坡社会以及大家的需要相关联,有需要才会有市场,否则就会慢慢淡化、消失。如果一种文化越来越兴盛,证明它符合社会大众的精神需要。”

  歌台前身是中国的歌舞团演出

  为了让读者更了解歌台的历史,记者联络上本地歌台界的先驱洪小凌(62岁),请他叙述歌台的历史和演变。

  洪小凌说,本地最初让“好兄弟”观赏的是传统的戏班。“戏班演出的是方言戏曲,没有唱歌。本地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戏班,已经不可考。”

  40年代,本地开始出现所谓的“歌台”,而歌台的前身其实是中国上海的歌舞团。“战乱时一些歌舞团前辈来新加坡落脚,他们心系祖国,就举办歌舞表演为抗战筹款,并将演出称为歌台。”

  当时的歌台是在电影院里售票演出,从晚上8时表演到午夜12时。60年代,传统戏班观众越来越少,为吸引人群,酬神戏中穿插歌台表演,最初是歌台表演一小时,戏班演出3小时。没想到歌台后来却“喧宾夺主”,抢掉戏班风头。

  “当时的歌台是将两辆大罗厘并在一起,艺人在车斗上表演。”

  另外,60年代的女歌手不像现在穿着清凉,反而是很端庄的穿旗袍或晚礼服演唱,男歌手则穿西装,没有反串。当时歌台也不是以福建话为主,而是以广东话主持,歌曲以广东歌和华语歌为主,乐队现场以爵士乐伴奏。

  到了70年代,阿哥哥文化流行,歌台转型,歌手舍弃传统的旗袍和西装,改穿洋装,爵士乐也变成了流行西洋乐曲。

  洪小凌指出,六七十年代,七月歌台最多只有近百台,随着时代演变,歌台数量越来越多,近几年有一个月两三百台的高峰。(邓莉蓉 刘丽仪 陈福洲)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