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江门
2009年09月03日 13:04    【字体:↑大 ↓小

  江门市是广东省地级市,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因市区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而得名。东邻中山、珠海,西接阳江,北连佛山、广州,南临南海,毗邻港澳。现辖蓬江、江海、新会三个区和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俗称江门五邑),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约占珠江三角洲的四分之一,人口410万;其中市区面积1818平方公里,人口131.5万。

  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有376万人,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重点侨乡。如今,江门五邑华人在海外已崭露头角,美国商务部部长、华盛顿州原州长骆家辉先生,加拿大前总督伍冰枝夫人等海外杰出华人成为江门五邑人民的骄傲。

  江门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哺育了众多著名人物,其中有明末理学家、教育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致公党创始人、著名侨领司徒美堂;近代国学大师陈垣;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等。出生江门和祖籍江门五邑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有31人。江门还是“中国温泉之乡”,有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上下川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市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2005年,江门市生产总值达802.16亿元,同比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3.28亿元,增长17.73%,创九年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7%,创11年新高;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8.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

  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上下形成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共识。坚持发展经济不以浪费资源、不以牺牲环境、不以破坏社会和谐为代价,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统一,增加投入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统一。明确了“突出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环境特色,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滨江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江门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以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还委托北京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在全国地级以上市率先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推动经济与社会、环境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江门市具有以下七大发展优势:

  ——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江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是粤西乃至中国大西南通往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交通枢纽。水路交通运输方便快捷,江门至香港95海里,至澳门53海里,全市拥有一类口岸5个,已开通5条直通港澳的客运航线,每天有10多个客运航班往来江门五邑和港澳之间。陆路方面,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0多公里,居广东省地级以上市首位,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江鹤、江中、佛开、开阳、西部沿海等高速公路贯穿全市,在建和规划中的还有江(门)珠(海)、江(门)肇(庆)高速公路、广珠铁路江门段、广珠轻轨江门支线,未来两三年内江门与香港、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之间将形成一个半小时生活圈。此外,6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给江门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广阔前景;台山川岛经初步论证,具备建造30万吨级码头的条件;高沙港、新会港、台山广海港、鹤山港和外海外运码头等6个大型港口和码头,构成了江门发达的水运体系;对外轮开放可通航万吨级海轮的银洲湖水域正成为江门重点发展的临港经济区。亚洲规划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台山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达900万千瓦,1、2、3、4号机组共240万千瓦已投产发电,江门正成为广东重要的能源基地。此外,还有台山风电场、核电站等能源设施正在建设和筹备当中。

  ——拥有扎实的制造业发展基础。江门是广东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扎实,制造业有比较好的产业优势,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443.28亿元。目前,江门已建立起从传统加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以摩托车制造业、家用电器、造纸及纸制品、纺织化纤服装、食品、建材、金属制品、电子信息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有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中国五金卫浴基地、中国不锈钢制品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纳米碳酸钙生产基地等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0多个产品的生产销售规模居全国第一,其中,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11家,零配件企业100余家,具有摩托车整车达340万辆、发动机30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拥有9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国家免检产品、4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和4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

  ——拥有较强的科技教育基础。江门是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也是广东省三大区域性长途电信汇接中心之一,广东省互联网四大核心节点之一,广东省广电视讯宽带网三大枢纽站之一,以光纤、数字微波、电缆为骨架的主体通信网已覆盖江门五邑地区。全市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电子教育、电子金融、电子社区等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此外,建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6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8家,民营科技企业240家;大长江集团与日本铃木公司合作成立了我国首家中外合资摩托车研发公司,为江门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摩托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2005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达7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5%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等较为完备、具有侨乡特色的教育体系。全市拥有一批培养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才能的教育培训机构。其中现有和筹建的高等院校4所,国家级的重点职业或技工学校8所,省级的有8所。

  ——拥有较强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旅游业正日益成为江门重要的产业,已初步形成了温泉、沙滩、森林和人文景观四大旅游品牌,全市有金山温泉、帝都温泉、锦江温泉、台山温泉、古兜温泉等多处温泉度假胜地,恩平市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还有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上下川岛、小鸟天堂等自然风景区;有崖门南宋古战场、陈白沙祠、梁启超故居和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等历史人文景观。其中,新会圭峰山风景区、开平立园、恩平金山温泉度假村、台山上下川岛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梁启超故居和开平碉楼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商业贸易繁荣。新一佳、人人乐、益华百货、金海马家居、正大易初莲花超市等一批大型超市相继落户江门。目前,全市有各类专业市场近400个,区域性物流中心已具雏形。

  ——拥有全方位开放的经济体系。历史上,江门经贸发达,明万历年间江门圩镇已有“千船如蚁集江边”之景状。1902年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904年设立江门海关,为广东最早设立的海关之一,至今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2005年海关进出口总额达90.5亿美元,超千万美元的出口企业达到79家。改革开放以来,江门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亿美元,利用外资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000家,外资企业已占全市工业产值和外贸出口额的1/2和2/3。目前,已有美国联信、爱默生、麦当劳、柯达,日本三菱重工、西铁城、铃木、松下、伊藤忠,英国BP石油,瑞士ABB,泰国正大、法国达能和韩国现代等22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到江门投资发展。外资经济已成为江门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江门市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常年保持良好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维持国家2级标准水平;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达98.9%以上;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居全省前列;拥有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森林公园。全市人均寿命75岁,百岁以上老人约250人。城市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社会治安环境良好,是珠三角最适宜创业、生活和居住的城市之一。

  ——拥有亲民、重商、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市政府把服务市民和各类投资者作为建设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设立了行政服务总汇,把20多个与投资者及市民有密切联系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集中一起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全省率先开通了“江门市人民政府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网式”服务;建立起市民与投资者向市长诉求需要的直接通道;建立了政府为企业服务平台、投诉中心平台,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努力为投资者和企业创造宽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特别是2003年以来提出并实施以企业和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理念,以市府办公室为试点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了瑞士SGS公司和北京世标认证中心的权威认证,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地级市政府机关。在世界银行的评估报告中,江门是除上海以外唯一一个在政府行政管理4个项目上全部取得A级的城市。

  优越的投资环境使江门成为珠江三角洲正在崛起的新亮点,成为海内外投资者所青睐的新热点,成为中国和世界权威机构所认可和关注的新视点。2003年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对中国23个大中城市投资环境评估的研究报告中,江门被评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A类地区”,2004年又被世界银行认定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范例,世界银行还把2005年的“中国投资环境论坛”放在江门举行;在首届中国诚信建设成果展会上,江门被评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之一”;在香港特区政府委托香港中文大学所作的研究报告中,江门被视为香港加强与珠三角西部合作的首选城市;由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所作的“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江门被列入“值得推荐”的地区。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