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专家:中国应采取开放政策应对海外人才流失(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人力专家:中国应采取开放政策应对海外人才流失(3)
2009年10月21日 17:4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建议◎

  中国需要建立开放的世界大国型的国家人才战略

  七种办法吸引人才,打造中国梦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海纳百川”式的人才战略并不鲜见。秦始皇时代,“外籍”出身的宰相李斯就向秦始皇上过《谏逐客书》,称秦缪公从西戎、宋国、宛国获得由余、百里奚、蹇叔,进而称霸春秋;秦孝公使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国家因此富强。

  如今的中国,可能就缺乏类似当年秦汉盛唐、今日美国这种“世界大国”的开放型人才战略。现在的中国,缺乏一种人才战略的“世界大国心态”:我们愿意花钱买外国的商品变为“自己的东西”,但对人才则恰恰相反,不论是否具有才华,是否能做出贡献,只要不是本土人才,就进行排斥,再优秀的人才只要是外国人(或者是中国人才有了外国籍),也宁可把他们推向竞争对手,而不愿争取他们成为“自己人”,这说明我们其实如李斯所说的更看重“珠宝、声乐”等物品,这也绝不是“跨海内、致诸侯”的大国崛起战略。

  中国的这种人才战略态度正日渐反映在“中国梦”上。我曾发表这样的观点:“美国梦是一个安居和乐业结合的梦,全球无数人才去美国努力工作寻求发展,也有无数已经成功的人才把在全球淘的‘金’都投进美国只为一张绿卡。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世界上构建的‘中国梦’或者说‘中国机会’,则只是一个‘淘金梦’,炫耀中国的商机,吸引全世界的人来此投资赚钱。结果是,他们只是把中国当成一个‘工地’,而不是家和归宿……”

  中国在全球化中正面临创新型国家建设、经济结构产业升级的阶段,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中国发展高科技、创新、创意产业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人才也需要知识经济体系来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经济总量都已经非常庞大,不缺乏资金和硬件,而只缺乏人才,全球金融危机也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机遇。因此,中国已经到了遏制人才流失、取出海外人才储蓄、主动吸引与争夺外籍顶尖人才的阶段,旨在吸纳海外博士的“千人计划”的出台也意味着中央开始意识到这些情况并着手采取措施。不过,中国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国人才战略还需要继续努力。

  应对人才战争,我个人提出如下几个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对策建议:

  一,开通许可有移民倾向的技术性签证以及“国家利益类别”签证。如美国的H1B签证,吸引外国高层次人才来中国定居,工作,先获得签证,再申请绿卡,最后能入籍成为中国的公民。另外,许可符合“国家利益”、具备一定学历和才能、却不属于经济和技术移民类别、愿意贡献中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外国人申请长期签证,并随后申请绿卡。

  二,顶尖人才可以直接申请绿卡。对于获得过诺贝尔奖、任职世界五百强企业主管以上职位、国外一流学校教授或研究型学者以及在全世界科学、艺术、文化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顶尖人才,以及符合我国“国家利益”需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都可以直接申请绿卡,不需要在中国有工作和生活纪录,一年内可以取得绿卡;而在中国投资一百万美元或特定行业创造十个就业岗位以上者,也一样可以直接申请“投资移民”绿卡。

  三,出台绿卡入籍的“归化”渠道。日本就将放弃外国籍而自愿申请本国籍者法律上称为“归化”。在中国获得绿卡并居住三到五年后,应可以自愿申请入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对于长期引进的海外人才不考虑让其入籍。当然,移民入籍者不能担任国家重要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职位。

  四,为原籍中国而非自愿放弃中国籍者直接发放长期免签证的“侨胞证”。在目前没有双重国籍政策下,我国可以考虑针对各项记录良好、原籍是中国以及海外出生、符合高层次人才认证条件的华裔高端人才,都简化签证审批手续,可直接发放永久居留证。对于一般的各项记录良好、原籍是中国、非自愿放弃中国籍的海外留学生、华人,都发放类似于港澳通行证、台胞证的长期免签证的侨胞证。这样既节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成本,也有利于引进外才与外资,推动人才环流。

  五, 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中国在海外尚有100多万留学生,海外来中国的留学生只有20多万,留学生来往中国赤字严重,相差5倍以上,值得引起重视。对于其中优秀的人才加以吸纳,对于普通留学生则当成教育创汇的一种方式。

  六,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吸引机制,打破体制内体制外限制,国际工作经验也可以成为提干的标准,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拔录用人才不限国籍。在日本,索尼公司于2005年任命了具有英、美双重国籍的霍华德·斯金格出任董事长,联想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最初三任全球总裁都找了“洋人”,其董事会成员一半以上是外国籍。

  最后,改革教育制度,逐步解决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泛行政化的问题,提高本土培养人才的能力,从根本上完善相关的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以及改良国家整体的环境和土壤。我们需要打造一个中国梦,这一个“中国梦”既是对内的,能让国民相信有才华之士能够发挥才能,并且通过才华获得成功的梦想,并且形成尊重、信任、热爱知识与科学的氛围。也是对外的,一个能让全球人才愿意来中国发展、愿意到中国安家的梦想;一个认为在中国能赚到钱,但又愿意把赚到的钱留在中国,并愿意把自己在海外赚的钱也带到中国来的梦想。这个“中国梦”不仅仅是获取财富的“中国机会”,也是留下财富和人才的“中国归宿”。如此,中国才能在21世纪实现真正的崛起。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