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鼎盛昭青史 梁密庵先贤五代印尼创业记(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一门鼎盛昭青史 梁密庵先贤五代印尼创业记(2)
2009年11月17日 16:58 来源:地平线月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情倾革命密庵公

  梁密庵(1880—1940年),讳玉枢,梁映堂之长子。年青时随父亲在巴城经商,温文儒雅,广交社会贤达,有古代孟尝君之风。

  1905年前后,孙中山到南洋各地宣传革命,号召国人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建设共和为使命。梁密庵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驱逐鞑虏、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成立民国”的革命纲领,在巴城与同仁创设“寄南社”,出任社长。后经侨贤谢良牧、梁鸣发等革命先进之介绍,梁密庵加入了同盟会。不久,“寄南社”改为“华侨书报社”,社员扩大为一百多人,更具规模,实为同盟会在巴城的联络处。梁密庵身为巴城“华侨书报社”社长,积极在印尼各地发展“华侨书报社”52处,会员多达数万名,大力推动中华文化,并发动华侨募集捐款资助祖国革命。

  据新加坡华人著名学者颜清煌研究的资料记载,从1908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南洋华人社会是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活动的中心。其中由梁密庵等领导的印尼“华侨书报社”捐献给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经费几乎占总数的30%-40%。当时孙中山为巴城“华侨书报社”亲笔题签,并亲书“努力进前”四个大字立轴嘉勉。革命元勋、同盟会领导人黄兴曾访问巴城“华侨书报社”,亦书赠“是式南邦”,立轴留念。

  革命先进李协和、许汝为、章太炎等南来到巴城访问“华侨书报社”,受到社长梁密庵等同仁的热情款待。当章太炎在此见到孙中山先生为“华侨书报社”的题书,不禁肃立良久,长揖泪下。因其时袁世凯窃国,国父孙中山题书在祖国多被摧毁。

  梁密庵在父亲回乡养老之时继承父业,扩展业务,加设“德瑞栈”,广购房地产,名震一时。谁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船舶交通便利,欧美货物源源不绝而来,巴城房地产及商品等大幅跌价。梁密庵之商务亦深受影响,不得不采取行动整顿收缩。1923年,梁密庵决定返回梅县松口家乡,专门料理侨汇业务,而印尼所经营各项业务则交给长子梁锡佑接班复兴。

  1910年,同盟会香港总部筹画新军起义,急需经费。梁密庵闻讯,即把“华侨书报社”筹集的港币五万元通过银行汇回香港,汇票由梁鸣九带往香港。但他所乘轮船在海上遇难,梁鸣九葬身鱼腹,汇票亦告消失。梁密庵获悉噩耗后几经波折,才领回汇款,旋派遣巴城“义成学校”刘子芬老师专送五万港元汇票回国,资助广州义军起义费用。

  1911年3月29日同盟会广州起义前夕,起义指挥部需巨款急用。巴城“华侨书报社”全体同仁四处募捐但已来不及。对此十万火急之形势,梁密庵毅然将父亲梁映堂在银行所存十万银元之巨款提取,应急支持革命党人的广州起义。其时,他担心父亲责怪便出走星洲。梁映堂知悉儿子出走原因后,对儿子为国为民的义举深表赞同,当即让友人到星洲携带梁密庵返回巴城。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嘉奖梁密庵踊跃输将、鼎力支持辛亥革命的卓越功勋,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初一日颁发“旌义状”,以褒扬之。

  1918年,国父孙中山到梅县松口视察,谢逸桥、谢良牧昆仲和梁密庵等以同盟会员身份欢迎,孙中山曾在谢氏昆仲之“爱春楼”下榻三天,并亲临梁密庵之“承德楼”欢叙。

  抗日战争时期,国光中学内迁,梁密庵不但将“承德楼”无偿提供给国光中学、松口中学作校舍,直至1986年才陆续迁出,历时半个多世纪;还热心出钱出力,为家乡培育人才的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1940年,梁密庵病逝于印尼雅加达,享年六十岁。梅县松口家乡民众为纪念他对辛亥革命所作出的巨大功绩,于1941年在松口中山公园内建造一座“密庵亭”,将国父孙中山的“旌义状”及民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林森、于右任、陈立夫、何应钦、戴传贤等题词镶嵌于内,以流芳百世,光耀千秋。

  家风世传耀门庭

  辛亥革命功臣梁密庵有四个儿子;锡佑、铨佑、铣佑、锟佑。

  梁密庵之长子梁锡佑(1904—1990年),年少时曾先后就读于巴城八华学校、梅县松口中学、广州岭南大学,品学兼优。他曾在岭南大学读书时,以田径、排球选手代表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

  1923年,年方二十岁的梁锡佑在岭南大学深造时,便应父亲梁密庵电召返回巴城接任商务,挑起重整家业之重任。其时,他面对荷印经济不景气的局势,当机立断地将祖父在巴城大南门创办的“德瑞商行”结业收盘,旋在原址组建“润发公司”,身任创办人兼主持人,其弟铨佑为经理,经营建筑器材和五金业,初展鸿图。随后,他又在加拉旺产米区宁高洛开设“协益米厂”,并在巴城与其叔父经营电影公司,共创设四家戏院,事业红火,声望日隆。

  自1923年起,梁锡佑先后担任巴达维亚中华商会董事、中华会馆第三十五届理事兼财务委员会委员、巴城“华侨书报社”执委会副主席、巴城“义成学校”董事兼学务委员、荷印华侨促进中荷贸易专门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为团结侨商、推动中华文化教育、协助发展中荷贸易及支持抗日活动而殚精竭力。

  1937年,抗战军兴,年方三十开外的梁锡佑出任巴城《天声日报》副社长,出钱出力,在报纸上大力宣传抗日义举,号召广大华侨华人捐钱捐物支持祖国抗日战争。

  1942年3月,日寇南侵,巴城沦陷,梁锡佑与印尼各地五百多名侨领被日寇逮捕,关进芝马圩之“国际集中营”达三年半之久,身心备受摧残,直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始恢复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梁锡佑重新恢复“润发公司”商务,并设立“隆发汇兑庄”,使中断多年的侨汇复原,协助华侨汇款回国资助家乡亲属。

  梁锡佑在商务之余,还继续全力参与侨团和中华文化教育工作,先后出任雅加达中华总会常务理事、《天声日报》董事、《自由报》董事。并于1950年、1952年两度出任雅加达中华商会理事长,热心倡办侨校和雅加达的各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1952年,他蝉联雅加达中华商会理事长任内,曾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美三个月。

  他曾于1952年、1966年两次前往台北晋见蒋介石。1975年,梁锡佑在雅加达举行七秩晋—暨德配潘淑容双寿华诞庆典,蒋中正等台湾政要纷纷题词祝贺。

  印尼独立后,由于政治因素,梁锡佑曾三次被印尼当局逮捕囚禁,备受折磨。1965年,他将“润发公司”业务交由儿子世桢、世誉主持,自己则留居香港,从事国际贸易。期间,梁锡佑先后在台湾成立“泉通有限公司”和香港“万顺企业公司”,代理玻璃、水泥、钢材和水管等各家产品,业务精进。

  1968年,印尼政府允许私人开办“民族特种学校”,可教授一课华文。热心教育的梁锡佑当即与丘成绍等贤达在干冬圩创办“崇德民族特种学校”,鼎力捐助办学经费,并出任名誉董事长。

  梁锡佑还于1971、1973年先后两次出席第八、九届世界华商贸易大会,以及参加世界客属第二届恳亲大会和华侨总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他代表印尼地区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

  梁锡佑在事业有成之时,不但全力为巴城侨团的成立、发展和社会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行仁乐善,捐资赠物;还情系故园,为梅县家乡的各项事业慷慨解囊,捐资修桥筑路,为兴建梅江河上的松口梅东桥鼎力资助巨款;并先后为松口中学母校捐建教师宿舍及校门。

  梁锡佑元配潘淑容女士梅县南口镇遐迩闻名的客家围龙屋十厅九井的“南华又庐”名门望族,是闻侨潘祥初之孙女、潘荫庭之女儿。她与梁锡佑结婚后,举案齐眉,相夫教子,治家有方,乐善好施,悉心培育五个男孩和一个女儿承继家风、服务社群。

  梁锡佑于1990年在雅加达逝世,享年八十七岁。

  梁锡佑的二弟铨佑,广州岭南大学毕业后,在印尼经商;其三弟铣佑服务军界,抗日战争时立功获得多枚奖章;其四弟锟佑,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在香港经营工厂。可谓:梁氏四兄弟造福社会,光耀门庭。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