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文学,让一个民族更富创造力(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王蒙:文学,让一个民族更富创造力(3)
2009年11月18日 14:24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益智明心 哲理禅趣

  文学强调感情,强调直观,但文学并不反对智慧,不少文学作品中都透露着对智慧的追求。比如说侦探推理小说,在有益人类心智方面,《福尔摩斯探案集》起到了很大作用,尽管它是假想的,和真正的刑侦并不是一回事,但是却写得栩栩如生,让你相信,你可以从一点烟灰、一个脚印、半杯水上,寻找出罪犯来,在拥有一种超强的观察、联想、推理、判断能力后,你就可以成为一个神探。日本的推理小说也是这样,但是日本推理小说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哪些问题诱发了犯罪事件的发生。中国也有公案小说,《施公案》、《包公案》、《狄公案》等等,不少电视剧里现在正在播,内容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掌握司法和行政权力的人,应该注重调查研究,应该举一反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想办法弄清事实真相。

  欧美非常流行科幻小说,科幻小说的普及程度就跟我们的武侠小说一样。咱们中国人总是设想着通过练功,练得手上、嘴上、鼻子、脚脖都有功,最好吐出一口气就可以把敌人打倒了。有个武功叫金钟罩铁布衫,就是全身跟铁一样,刀砍过去不流血,我小时候很相信,就开始练,拿些硬东西扔起来,脑袋去接,把自己砸得生疼,有次差点把自己打晕了,后来我就停止了练习。欧美喜欢往科学上想,并不幻想人体能出现什么特异的情况,但是他认为通过科学能达到很高境界。比如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他写的《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连太空都幻想过。

  还有不少 “数学悖论”的故事。有一个乖戾的国王,凡是到他那里的人,一定要回答来干什么,如果回答的是实话,就被烧死,如果是假话,就被淹死。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大摇大摆地来了,卫兵很奇怪,这人不想活了,这人说,我是要来淹死的。这就造成一个悖论,什么悖论呢?就是说如果你把我淹死了,证明我说的是实话,说实话就不能淹死,只能烧死。但是你要是把我烧死了,就证明我说的是假话,说假话就只能淹死而不能烧死。最终国王认输了,这个我们不细说,实际上这和数学上很多悖论研究是完全一致的,刚才的悖论还可以更简单化,就是三个字“我说谎”,大家空闲时可以想想。这都是对人心智的启发。

  而中国又有些不同,中国对智慧的描写,往往会流于计谋化和趣味化,不是鼓励你去发明一种新产品或者探究新发现,而是特别注意智谋。我年轻时候看《东周列国》,叹为观止。秦灭六国,有一场大仗要打,有个大将叫王翦,秦王说拨你二十万人,他说不够,因为对方力量非常强,三十万人也不够,说要六十万人,秦兵共有六十万人,只有全用上才能打好。秦王想了想说好,六十万人归你指挥。王翦还不走,他说大王我还有一个要求,打完这一仗就不想再打了,我希望找个风水好的地方,给我一块宅基地,我要盖房子,我家里人口多,要大,我还喜欢美女,帮我物色些美女。秦王哈哈大笑,说咱们要一统天下了,一切财富都是咱哥俩的,别说一块地,八块地都没问题!出征时候王翦手下人说,将军格调太低,打仗前,又是要美女,又是要地要房子要金银财宝。王翦说,你不知道,秦王是最警惕的一个人,六十万军队都给了我掌管,万一有人给我打个小报告,说我别有用心,调我回来,我必死无疑。现在我必须要让他明白,我没有野心,打了胜仗之后就是吃喝玩乐、物质享受,他对我就放心了。然后王翦到了前线打仗,每次送军情时,最后都会问,大王给我划的宅基地好了没有,美女找到多少个了,我要的金银财宝准备好了没……这故事我看得太震惊了,这是春秋战国时候,离现在两三千年,那时候中国人怎么比猴还精呢?这些心眼从哪里来?真是怪了!我们《三国演义》更不用说了。所以现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喜欢看《三国演义》,认为里面充满了计谋。

  另一个趣味化。我们提禅趣,禅本来是佛教,但是佛教和中国文化、中国士人结合以后,信仰的东西减少了,趣味性的东西增加了许多。佛从不正面回答问题,因为禅思不可说。我们知道当头棒喝,就是说一个人来请教佛法,他什么都不说,拿起个木棒照你脑袋当头一下,第一天挨了打,第二天又来挨了打,被打者终于明白了,佛法就是当头棒喝,就是要把那些庸俗的、平凡的、自私自利的、红尘里的这些东西,“咣”打一下,改变你的方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比如什么是佛法,回答说石头路滑,石头路滑到底是什么意思?小心不要摔跟头?扶上棍再走?不一定是直线,需要绕行,直线不一定最短,该绕行还是不绕行?什么意思我也搞不清,但是它就很妙。比如说今天我讲完后还要回答你们的问题,你们问我文学的启迪究竟有没有那么大,我回答晚上多喝点稀粥吧,会不会更有趣?给你一个答非所问,高深莫测,充满弹性。还有很多这一类的东西,所谓语带玄机,言语上的机巧,这是中国的特殊说法,就是不能直截了当,因为越是直截了当地说,内容就越有限,变得肤浅。相反,语带玄机、一语双关、别有深意、旁敲侧击、指桑骂槐、围魏救赵……这是中国人一大堆针对语言,也是针对人生的说法。

  有两个外国作品,内容有一点相像。一个是印度作品叫《十二夜问》,一个是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图兰朵》里写一个公主,对求婚者提出三个问题,三个问题都做出正确回答,就可以娶这个公主,要是不正确,就要被杀掉。《图兰朵》那三个问题,文字上很铺张,但还远远不如印度的《十二夜问》。《十二夜问》由求婚者向公主每一夜提一个问题,如果公主回答上来了,求婚者就要被砍头,如果有一个问题公主回答不上来,公主就嫁给求婚者。《十二夜问》也是个数学悖论,天衣无缝到无可挑剔。一个非常聪明的王子,来到公主的国度,连续11个问题都被公主回答了,剩最后一天了,第11夜王子睡不着觉,房间里来回踱步,问公主什么问题呢?噢,明白了!到了第十二夜,求婚者就说,亲爱的公主,从前有个美丽的公主,她要求她的求婚者,提一个她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请问求婚者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呢?其实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主一听,笑了起来,亲爱的,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