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概况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萍乡市概况
2009年11月25日 1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地处江西省西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位于东经 113°34'至 114°16'、北纬 26°57'至 28°00'之间。东靠宜春、安福,南邻永新和湖南茶陵,西接湖南醴陵和攸县,北连湖南浏阳。下辖三县两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安源区、湘东区)。

  全境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状如火炬。土地总面积 3826.99 平方公里。山地、丘陵、河谷平原错落分布。其中山地占 27.1%、丘陵占 61.7% 、河谷平原占 11.2%。主要山脉有武功山 ( 最高峰白鹤峰海拔 1918.3米 ) 和杨歧山 ( 主峰千拉岭海拔 944 米)。主要河流有萍水、栗水、袁水、草水、莲江等,南部的莲江、东南部的袁水入赣江水系,中部的萍水、西部的草水和北部的栗水入湘江水系。

  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36种,金属矿主要有铁、锰、铜、钼、钨、钴、铅、锌等14种,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石英砂、大理石等22种。其中煤炭为萍乡主要矿产,储量达7.2亿吨;铁储量5.5亿吨,石灰石储量500亿吨,石英砂储量4300万吨,瓷土储量1000万吨。大理石有白玉、墨玉等10余种。植物资源有林地面积193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0.4%。主要植物群落有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油茶林和其他各类常绿阔叶林等,森林覆盖率达 54.5%。

  萍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条件较好。

  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有回族、维吾尔族等18个少数民族。

  萍乡有着著称于世的历史文化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1906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萍乡、浏阳、醴陵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萍浏醴起义,萍乡万人响应。1920年11月,毛泽东同志来萍考察;1922年又先后派李立三、刘少奇等同志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于当年9月领导了震憾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萍乡工农参加了秋收起义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一的莲花县工农政府。现有总平巷、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以及秋收起义军事会议会址、红一方面军前委机关所在地等大批革命旧址。自然景观有义龙洞、武功山、杨歧山等。天然溶洞-义龙洞位于萍乡城北17公里处,全长4公里。洞内景致令人目不暇接,主要有“四人厅”、“龙牙穴”、“擎天柱”、“千丘田”、“仙女池”、“雨打芭蕉”、“峡谷”、“鸳鸯池”、“童子拜观音”、“千丈瀑布”等,尤其是“洞天飞瀑”、“银河飞泻”等景为国内溶洞罕见之奇观。武功山位于罗霄山脉北段,绵亘起伏 120 公里,主要景观有“龙王潭”、“尽心桥”、“仙池”、“风火洞”、“泡盐”、“吊马栓”、“冠岩”、“千丈崖”、“万松岩”、“潭口瀑”、“三叠泉”、“乌龙潭”、“迎宾松”等,不少珍稀动植物在这里繁衍,有“天然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萍乡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高速发展,成效显著。1979年至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以上,“八五”期间年均递增达15.3%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 99.4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39亿元,第二产业 63.98 亿元,第三产业 31.12 亿元。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萍乡交通便利。浙赣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地方铁路连通各主要矿山、矿点。境内 319 国道和 320 国道交织贯通,形成东西、南北十字型运输网络。通讯事业日益发达,全市已实现电话程控化。市政设施建设加强,市区电力、自来水、煤气供应正常,城市功能更趋完善,鹅湖公园已全面开放,体育中心也已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4.62万平方米的秋收起义广场已建设完工,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招商引资政策完善,对外经贸事业发展迅速。“八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达2277万美元。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萍乡逐步形成。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萍乡将力争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要达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以少胜多”的路子,全面实施“五百工程”,建立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的有萍乡特色的农村经济体系。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选择和培植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必须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充分运用科技第一生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