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徐礼昂:注定一生为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归侨徐礼昂:注定一生为侨
2009年11月25日 15:52 来源:福建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缅甸时,徐礼昂(右)与朋友到美丽的茵里湖游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我实在不能和“侨”分开,即使到退休后,我还是和“侨”“难分难离”,村里的归侨侨眷有事找我,难道我能拒绝吗?海外相亲来信请我帮助他解决些事情,我能不去做吗?

  无论在镇里,还是村里,大家都把我当做长辈来尊重,但我认为其中还是有“侨”的因素,而在这个“侨”背后,是我全部的感情……

  1

  我出生在福州闽侯荆溪徐家村,历史上这里就是著名的侨乡,村里的人大多到东南亚谋生,只是随着历史发展,人们此一时彼一时地相对集中在其中一个国家。

  在我年轻时,村里人比较多的是在缅甸,这不是因为缅甸比别的国家好,可能是那儿比较适合在那创业的福州人,所以村里的人,你带我、我带你地越来越多到缅甸,并且都能很快地立住脚。

  其实,村里人到海外都是有原因的,如果家乡的情况好,人们还是想留在家里,每次出现成批出国,都是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或社会动荡变化。

  在我的记忆中,日本侵略中国时,村里平静的日子就被打破,那时有人就开始离开,到了日本占领福州时,出去的人就更多了。

  那时,我在位于福州乌山的福建学院读中学,日本人来时,学校被迫停学。当福州被日本人第二次占领时,学校就迁到闽清。由于日本人军力有限,他们只能占领闽侯白沙以南,而我们是在白沙以北的闽清,虽然我们躲过了占领,但和家里的联系中断,读书所用的费用都接济不上。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告奋勇地孤身潜回家,带着同学的信,一家家地收钱,然后再揣着他们的钱偷偷越过封锁线回到学校。

  可没多久,所带的钱又用完了,这时无论是我,还是别人都没勇气再回到敌占区去冒险,大家只好辍学离校,我也因此第一次失学。

  抗战胜利后,我也没有复学,而是在家跟着父亲干农活,虽然生活得比较清苦,但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命。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