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摘》文章:《咏远有李》咏出了李咏的悲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中华文摘》文章:《咏远有李》咏出了李咏的悲哀
2010年03月17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张守刚 郑建涛

  作为娱乐节目主持人,李咏力图在节目中拒绝沉重的价值,但他却一直戴着镣铐在跳舞。他有时候为自己悲哀: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可他觉得自己不是。“没人把我当‘灵魂’,顶多是个‘魂灵’,飘荡在舞台上,充当着某种必需的元素。”

  李咏决定把自己的“拧巴”说出来。这位曾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电视的秘密武器”的主持人,突然打破“不出书”的承诺,推出了自传体图书《咏远有李》。尺度之大,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八卦者在窥视名主持婚姻与家庭生活的同时,还会看到他对国内娱乐节目的反思。

  “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一个拧巴的人。我就是一个拧巴的人。”他说。拧巴,成了他描述自身状态的一个关键词。这个北方方言,包含着别扭、抵触、焦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等诸种涵义。

  一开始赵本山“看不惯他”

  1998年11月22日,按李咏的说法,这是他“狗屎运”的开始。这一天,他主持的《幸运52》低调开播,这位有点怪异的“咏哥”迅速被国内观众接受。之前已经在央视待了7年的他,“公众知名度为零”。

  他的风格是突兀的:一身花哨的华丽服装,一头染过的长发,说话一个劲地插科打诨。当时,节目组为他制定的标准就是“有话不好好说”。“怎么个意思?打个比方,武松不说武松,非说是潘金莲她小叔子。丈母娘不说丈母娘,要说是我老婆她妈。”

  他主持的节目的精神气质是娱乐的,也是平民的。三岁半的孩子上台,李咏可以跪着跟他们说话,虽然他的衣服考究,上面镶满了施华洛世奇的钻,但是他不心疼。“我尊重我的每一位观众,哪怕他还没断奶。”

  如今,李咏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从1998年《幸运52》的开播,到2003年的《非常6+1》,再到2008年的《咏乐汇》,每隔五年就推出一档新节目。其间,他的身价持续飙升,2006年《蒙代尔》杂志发布的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中,他以身价5个亿高居榜首。也是这一年,《纽约时报》称他是“中国电视的秘密武器”。

  在央视,李咏算是个特例。前几年,“反对娱乐庸俗化”风气很是盛行,男主持人不许留长发,不许染发。李咏首当其冲,有人就说:“李咏怎么就那样呢!”一位广电总局的领导出来保护他:不要什么事都卡李咏,他是个特例,特例。

  从与观众审美习惯博弈的角度,赵本山与他惺惺相惜:“一开始我压根儿就看不惯你,可后来越来越喜欢你了,像我当初也并不被接受,后来还挺受欢迎。所以说,能够改变大家伙儿审美习惯的,都是艺术家。”

  即使如此,他还是被经常“修理”的异类。比如,看到他以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在额头向观众行礼,某领导就发话:“你什么意思?向小布什致敬啊?”比如,他爱用右手扶着左边胸口,表真诚与敬意,领导又说:“这是拉登的标志性动作吧?”再比如,他对观众自称“在下”,领导再次发话:“什么叫在下?你是堂堂央视主持人,注意点影响好不好?”

  他心里对央视充满感激,央视给了他现在的一切。但现在他感到了生存空间的逼仄,一个靠嘴谋生的人,嘴被管住了。“今儿指东,明儿指西。姑奶奶的价值观让我找不着北。”他累了,他要说话,他说:与狼生活在一起,我也能学会嚎叫。

  舞台上飘荡的一个魂灵

  李咏很少参加央视的会议,不过有一天他去了。到了会场,他看到大红横幅写着“反对娱乐节目庸俗化”。崔永元发言说,娱乐节目之所以越办越庸俗,收视率是万恶之源。朱军说,《艺术人生》就很高雅,收视率并没有下滑。

  轮到李咏,他说了一句:“今儿这会,好像是给我一个人开的吧?”然后,掉头就走。

  “真理、公德、道义,全让小白(白岩松)、小崔(崔永元)各位老师扛了,轮到我做节目,真不知道能扛什么,只好找幽默吧。说到底,电视是个消遣,作为商业时代的消费品之一,我不提供沉重的价值观,也不想和谁一争高下。”在书中,他如此剖析自己。

  作为娱乐节目主持人,他力图在节目中拒绝沉重的价值,但他却一直戴着镣铐在跳舞。他说,CCTV就是个模子,自己就像一块胶泥被填进去,“啪”地盖上盖子一压。打开以后才发现,原来是个拧巴的姿势,而且只能是这个姿势了。

  “我不是一个不知足的人,而是每做一档新节目,它是不是纯粹的,是不是环境给了我们纯粹能HIGH进去的东西?娱乐节目如果自己都HIGH不进去,观众怎么能HIGH得进去?所以,在这样一个高级别的平台上,束缚太多,所以也一直很拧巴。”

  他也知道,说与不说,也许区别并不大。他不求一个很准确的答复,从目前的环境来看也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他自认为是一个很至情至性的人,有什么我就去说什么,就怕有一天,自己心里有什么而不敢说,那才是最可怕的。

  他有时候为自己悲哀: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可他觉得自己不是。“没人把我当‘灵魂’,顶多是个‘魂灵’,飘荡在舞台上,充当着某种必需的元素。”央视少娱乐,他仿佛看见,自己仅仅是为着维持央视“物种多样性”的一个异类。

  他也想到“造反”,弃之而去,甚至想好了退路——到传媒大学做教师。最后,各种压力下,他选择了暂时妥协。

  这辈子就好在人前说个话

  刚走红那阵子,他有些飘飘然,出门必戴墨镜,以大腕自居,见到人打招呼爱理不理。老父亲怒斥他:“原来你可不是这样!不能忘本,要知道今天所有这一切是谁给你的。再这么得意洋洋,别人会不喜欢你的。”

  之前一直与父亲隔阂的李咏,这次还真听进去了。以后观众找他签名、合影,能配合他都配合。开车上路,旁边并行的司机按喇叭招呼他,他也冲对方按两声喇叭。他开始时刻提醒自己,既然定位是平民主持人,就得有平民的样子。

  但他极少接受采访,外界对他的印象,停留在那个潇洒地甩出一个西式军礼,那个调侃地喊出“恭喜你答错了”,那个一脸坏笑砸开“金蛋”的咏哥形象,以及在央视他与哈文开“夫妻店”的八卦上。

  所以,一般人很难想象,他竟然会读荣格、弗洛伊德,甚至《资本论》。那时候,他23岁,进入央视的第一年被派驻西藏,工作之余,他画素描,读尼采。在他看来,在那个年龄读尼采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绝望的人,一种是有信念的人。不过,到现在,他都不敢确认自己属于哪一种。

  1987年上大学,1991年毕业,他说自己赶上了黄金年代,那时候不读这些书,就会显得落伍。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有一种“血顶在脑袋上了”的感觉。

  他知道跟白岩松、崔永元这些“铁肩担道义”的同事不一样,但他同样在“快乐并痛着”。为问题困扰的他,一个人晚上会睡不着,也会去看心理医生。

  朋友濮存昕一直觉得,话剧《鸟人》中那个精神分析师由李咏扮演最适合。如果让李咏分析下自己目前的“精神”,那答案可能依然是“拧巴”。李咏说自己最喜欢荣格,而荣格著名的“双重人格”理论,似乎跟“拧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类,是热爱自由的人最后的出路。”他在书中如此说。他已经为自己写好了一段遗言:这辈子就好在人前说个话。将来我安详的那天,诸位就别送鲜花了,改送话筒吧。

  (摘自《人物画报》)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